荆州日报
2024年02月0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记忆中的年味儿

  □ 付玉成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春节没有回家团聚了。自从离家北上,自己就没有正儿八经的过过年,更不用说出国工作的这近三十年。

  每逢春节,儿时的年味时刻萦绕在心头。在家乡,从腊月初八开始,就得张罗熬糖打豆腐,条件好的家庭要请裁缝到家里做几天新衣服,到了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之后,要送灶神上天,大张旗鼓的明火就不能再用了,很多腊货都做成了半成品,干鱼腊肉也都腌制好了,房子要进行大扫除了,该粘贴报纸的地方要贴上,该清理的灰尘要扫除,这段时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给自己故去的亲人扫墓送灯,让他们认识回家的路。一切准备妥当,只等大年三十到来。

  女主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年饭,这是一个展示身手的绝好机会,也是全家一年到头最丰盛最正式的一顿餐食,年饭要忙好几个小时,到下午3-4点开席,年饭前要贴对联和窗花,洗澡换新衣新鞋,然后关上门放鞭炮,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谁家的鞭炮声先响,说明他们家的“年”先到。年饭一般是十大碗,也有地方是十二碗,除了鱼不能动筷子外,其他都可以吃,鱼是要留到下一年的,饭后一家人移步至火池旁过除夕,称守岁。

  南方的农村很冷,春节期间,农家烧炭火取暖,用树干树枝及树蔸那种既能生火又能持久的木柴来烧,炭火上吊着砂锅,卤的是香喷喷的牛肉、猪肉、头皮、肚子、猪肝、猪蹄子还有莲藕、海带、鸡蛋等等可以作为冷盘的东西。大人们唠家常,话来年。小孩子们则在炭火中烤糍粑,烧花生。度除夕是一家人最为温馨的一个晚上,快乐的是孩童,忙碌的是妇女,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物资不太丰富的时代,过年期间是不上集市采买的,如果大年三十还在准备年货,会被人戏称为:大年三十提篮上街——假忙! 农村的年货,基本是自给自足,荤菜早就准备好了的,维持全家半个月左右的生活一点没有问题。蔬菜自家田园随时可以采摘补充,年要过到正月十五才算完。到时候吃汤圆,闹元宵送年,俗称年小月半大,场面宏大,是全镇一年中最热闹的集体活动。过年的半个月时间,大人们串门走亲戚,小孩子们拜年攒压岁钱。

  我的家乡,大年三十是要守岁,每间房通宵点灯,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一直要守到次日天亮,半夜饿了可来点小酒夜宵,待腻了就聊天看晚会,总之是不能睡觉的。初一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加热一下头天剩下的,叫做有吃有剩。过年的头三天,垃圾不能外丢,而且整个正月是不能剪头发的,要聚财。老的习惯中大年初一只能在家给长辈拜年,初二开始出门走丈母娘或舅舅,初三以后就没有什么禁忌了,但不要忘记给家里故去的亲人上坟拜年,所以从初三开始,村头村尾到处都是鞭炮声响及纸钱烧出的香味。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记忆中的年还真有点意思。每一年,从除夕守岁开始,就盼望着初二的到来,走亲戚是件令人向往的事情,尤其是去我外婆家,吃顿饭比现在的大酒店还丰盛。最先是米酒鸡蛋,12个小碟的冷拼,切得比纸还薄的摆放在碟中像艺术品一样,大人们还喝点早酒,花生瓜子香喷喷的随便吃,到午餐那是杠杠的十二大碗鸡鱼肉全席,吃得嘴上冒油,傍晚回去,再收个十元钱的红包,挺着大肚皮,迈着八字步,心满意足。

  久违了的春节,它承载着我近50年的记忆,有时候梦中想到,嘴角还回味着童年的美味,那是一种鱼有鱼香,肉有肉味的美好感受,还有那纯洁得不含任何杂质的亲戚关系,和睦相处的邻里友谊,让我们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依然收获了不朽的精神。

  不知我隔壁的玩伴是否也和我一样时刻怀念着昔日的新年? 不知村前那口水塘是否还生产着一样莲藕和鱼虾? 不知十二大碗的年饭习俗是否还在延续? 不知道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人们是否还喜欢传统的年味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