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婉勤)日前,在湖北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调解工作会上,分盐镇紫龙社区被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分盐镇紫龙社区现有人口1375户4297人,党员55名,社区“两委”干部5人。紫龙社区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种类多、情形复杂,特别是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一直困扰着基层党政干部。近年来,社区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巧妙利用“五共”理念,总结了“干部+党员+乡贤”的邻里纠纷化解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为构安村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靠“一个支部”,以党建引领当好“红管家”。紫龙社区是分盐镇合村并组后的一个街道社区,人口较多,社情复杂。分盐镇党委高度重视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配齐配强了社区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统筹纠纷化解工作。干部包村“扛责任”。社区5名干部每人包2个居民组,负责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协调,靠前带队,全程参与。组织每周“精准排”。包组干部每周组织开展2次矛盾纠纷摸排,及时掌握情况,建立工作台账。联络力量“尽心调”。对排查出来的邻里矛盾纠纷,由包组干部联络村里的党员和有威望的乡贤联动调解,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心帮助群众化解矛盾、打开心结,全力实现“矛盾不出村、邻里相言和”的目的。
组建“二支队伍”,以联动共调拓宽“力量源”。近年来,紫龙社区干部致力于组建2支辅助队伍,拓宽邻里矛盾化解力量。宣传政策“上门请”。在55名党员中,物色了23名身体力行、志愿服务的党员,建立了“紫龙社区党员先锋队”微信群,充分发挥这些党员的模范作用,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贡献力量。全力服务“激热情”。在镇政府和社区集体协调保障下,通过社区干部“常联络、送服务”,积极动员、主动邀请等方式,在社区发掘出了一批有调解经验的老伯老叔、乡贤长者共15人,逐一登记建档,多措调动乡贤参与纠纷化解的热情,扩充建强调解队伍,充分借助乡贤良好的群众基础、崇高的道德威望等优势,调解同属村组邻里纠纷,特别是同宗族内纠纷,收效十分明显。组织活动“聚合力”。社区干部每季度召集党员和乡贤队伍以“拉家常”的方式组织活动,学习政策、切磋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凝聚了调解队伍的合力,又增强了干部、党员与乡贤之间的感情,奠定了调解队伍相对固定的基础。
着力“三个方向”,以闭环运行织牢“和睦网”。紫龙社区以化解邻里纠纷为切入点,以“排查、化解、跟踪”三个方向为着力点,立足邻里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防范在先”,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运行。日常排查“强基础”。由干部牵头,组织党员与乡贤日常走访,排查的“触角”覆盖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2022年以来,社区共排查邻里生活琐事、宅基地界线、排水排污、建筑遮光、相邻田地、家庭婚姻等邻里纠纷67件。2023年春节期间,外出回乡的社区一组王某与郑某因情感纠纷引发矛盾,退休教师张某(乡贤)发现苗头后,第一时间向社区干部反馈,通过排查化解,及时避免了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及时化解“除隐患”。在排查的基础上,社区党员与乡贤随叫随到,积极参与到纠纷化解中来,通过多方联动、聚力攻坚,切实提高了邻里纠纷化解率。2022年以来,依靠老职工、退役军人、老医生、老教师等党员、乡贤队伍,共调处邻里矛盾纠纷65件,调解成功率达97%。社区李某华违规板房拆除等疑难纠纷也得到源头化解。持续跟踪“回头望”。一起纠纷调处后,为了防止矛盾反弹,重新引发事端,社区队伍坚持跟踪回访,随时掌握实情变化,对仍有隐患的继续做工作。特别是对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社区干部组织开展研判,可以化解的重新组织化解;对有疑难的,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提级化解,确保了事态不反弹,确保了纠纷积案“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