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书涵
人生八十称耄耋,一晃,爷爷脱下戎装已经54年。爷爷的一生虽无惊心动魄的跌宕起伏,却也经历不少磕磕碰碰,但天性乐观的爷爷却在暗礁之中平稳而睿智地走了过来,那么平静、那么坦然、那么无怨无悔。
爷爷性格耿直。中学毕业后,身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意气风发应征入伍,让疼爱有加的曾祖母泪眼婆娑,依依不舍。
因吃苦耐劳、身先士卒、表现优异,爷爷被评为“五好战士”,又被部队作为志愿兵安排,在天津某海军舰队服役7年。退伍回乡被安排在令人羡慕的国营单位——地方供销社,在一个偏远的湖区供销社小分店当主任。
那个年代物资贫乏,不少人托关系找到爷爷,甚至希望用部分物资回扣作条件向爷爷采购各种紧俏物资,均被断然拒绝。对于一些贫穷亲戚的托求,爷爷总是默默地拿出自己的指标或借同事的指标,来帮他们。这样的事情多了,难免引起奶奶的埋怨,因为家中也有两个老人与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大家子要吃喝拉撒。
据爸爸回忆,爷爷很少回家,一方面工作地点离家很远,交通极不方便,一方面视工作如命的他,从来舍不得请假休息几天。
上世纪90年代初,大伯在一个临近的城市求学,年幼的二伯与爸爸先后辍学,远赴深圳务工,只有奶奶独自在家侍弄几分菜地。一天,身体一向健康的奶奶突患重病。正在参加农村工作组的爷爷接到电话通知后,快马加鞭赶到医院,面对1000元的入院费,爷爷竟束手无策。犹豫良久,万般无奈的爷爷写出人生中第一次向公家借钱的书面请示。
爷爷这么多年的工资究竟去了哪里呢,谁也说不清楚,据说是借给了缺肥料钱的老乡,缺置买家具的穷亲戚,缺日常开支的同事等等,不一而足。
为人仗义的爷爷也因讲义气栽过一次“大跟斗”,导致自己颠沛流离好多年。那是他一个同姓同事,因儿子要成家需要钱,想做木材加工生意,要贷2万元购置原材料。讲义气的爷爷爽快地为其做了口头担保,谁知,同事生意亏了,血本无归后跑路了。借款人也是爷爷多年的朋友,爷爷深感愧疚,虽然无力还款,但爷爷多次诚挚地要求打个欠条,结果那位朋友淡笑中当着爷爷的面把欠条撕掉,并安慰爷爷说,以后如果生意顺利了再说吧。
一年后,那位重情义的朋友因病而亡,在尽心帮忙安置朋友之后,生性忠厚的爷爷竟主动把一张2万元的欠条送到了朋友遗孀手中,并加还了利息。他把位于城郊和奶奶一砖一瓦亲手盖成的房子变现后,还了本不属于他的欠款,导致全家无栖身之所。
生气的奶奶只身一人住在临时租借的一间小房子以卖菜为生,而爷爷却在年近半百时南下打工。
一生从事管理工作的爷爷,一无所长,飘流于这座属于年轻人的城市,可谓备尝艰辛。
晚年的爷爷没有闲住的时候,他替人修剪花草,每个春节都不在家过。他说,替别人做事就得尽心。他把别人的事永远看得比自己的重要。
爷爷一直节俭,只要看到空矿泉水瓶或掉下的边角木材,必定捡拾,那种习惯早已成了一种自然。
这几年来,无论是曾经刻薄过他还是亲近过他的同事,爷爷都毫无芥蒂,喜笑颜开。爷爷是开朗的,也是乐观的,更是无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