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8版:江津笔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生活随笔正月农村看戏忙

  □ 张西云

  正月,在我家乡素有唱大戏的习惯。

  最近几年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搬到县城居住,上学的孩子也被父母带到城里。村里剩下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人少了,没人张罗唱大戏。老年人觉得没有大戏的正月实在是太漫长了,吃完早饭就双手揣在袖筒里坐在村前小卖店闲聊,聊得最多的是以前正月看大戏的情景。

  在农耕时代,正月和二月对农民来说是最闲暇的日子,也是一年内最惬意的时光。麦苗还没有从寒冬中苏醒,土地还没有解冻融化,人们不需要到田里劳动。大家便琢磨着筹钱请戏班子来唱戏。戏班子一唱就是三四天,有时候人们觉得不过瘾,还要再筹钱加上几唱戏,一连唱上十天、八天,这就是“唱大戏”。县城里的戏班子在正月总是很忙,经常是东村还没有唱完,西村就来人接了。这里刚下戏台演员还没有卸妆,别村的人就将戏班子的行李箱子一股脑装上牛车。

  原因是那个村的戏台早就搭好了,客人也接来了。所谓的客人实际上都是嫁出去的女儿,这些女儿有刚出嫁的,也有结婚10年20年的,还有年龄更大的,哪怕到了80岁娘家人也会接她们回去看戏。唱戏,就像一根无形的红线连着女儿和娘家。出嫁的女儿对娘家的感情是至真至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当地人常说“出门的闺女看到娘家的鸡毛,都要撵二里地”,可见出嫁的女儿对娘家的感情有多深。

  请戏班子不光是在正月农闲时,有时在农忙时也请。我曾不理解家乡人看戏的狂热,有些剧目演员们唱了一场又一场,人们还是鼓掌要求再唱一遍,有时候演员多次返场清唱,人们还是喝彩不断不舍得演员离开。演员们到别的村子演戏,大家还要三五成群跟到外村看戏。我也跟着大人们去外村看戏,看了多遍《卷席筒》《打金枝》《穆桂英挂帅》《诸葛亮吊孝》等剧目,渐渐地也爱上看戏。

  一场场大戏,一年一年滋养、教化着故乡的一代代人。如今,正月唱大戏的场景少了。但是在社区、在广场仍然有人在演唱,也依然有人在看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只是换了场地而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