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2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小说创作现状与繁荣之思考(上)

  □ 彭定旺 老鱼

  老鱼:荆州本土小说创作在当下文学领域中的定位如何? 其独特性和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彭定旺:纵观史略,东汉班固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称:“小说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清朝纪昀把小说分为杂事、异闻、琐语三类。可见小说历来不登大雅之堂。明清以降,方现小说大家和名著。“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呼唤自由、揭露现实、抗争体制、鼎新革故成为文学时尚,小说创作方兴未艾,名家名篇层出不穷。

  严格说,荆州本土在文革后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家。1980年,黄大荣老师成立文学协会时,都没叫作家协会,而是叫文学工作者协会。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思想解放,文学创作呈现出灿烂的局面,小说更是引人关注。此一时期,黄大荣、黄学农、周万年等一批小说创作者以见诸名刊的大量作品,受到了省文坛高度重视,收获了大批拥趸,撑起了荆州文学门户,为地方文学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是喻杉的短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引起轰动,随后陈应松由诗歌转向小说,并以中篇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一举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紧随其后的是走出荆州的王十月在打工文学中脱颖而出,他以中篇小说《国家订单》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他们除了获奖的影响外,更是以扎实的态度,强大的创造力和著作等身的作品造就了他们在当下中国文坛的地位。

  宋小词、王芸是从荆州走出去的小说作家,王小木成为重点刊物关注的作家,熊湘鄂两次获得省内大奖,他们都以中短篇小说在省内外造成了一定影响,这在本土是其它文学领域不能比拟的。

  除此外,本土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一是小小说蔚为大观。除监利被称为“小小说之乡”外,我市入选小小说选刊的作者众多,陈勇十二部小小说专著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李国新的小小说十多次入选《小说选刊》;二是长篇小说卷帙浩繁。齐家银一出手就是六卷本的《草根》,袁小平已写就《清凉山》等每部三十万字的八部长篇,各县市区作家出版的长篇小说也如雨后春笋,如田永华《乡村三部曲》、赵义勇《楚天烽火》、付中华《鸡冠山传奇》、高启伟《我的村子,我的家》等。近年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还有《履冰者》《菩萨保佑》《那年》《草根》《花鼓》《梅香》等。据说本市今年将有二十部长篇完稿;三是网络小说异军突起。监利郭怒专长体育竞技类小说写作,代表作有《奔跑吧足球》《中锋》等,多次获得网络文学大奖,成为《网文圈》杂志封面人物。

  在荆州本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坚持至今和随后走上小说创作的作家实在不多,与其他普罗性文学创作相比,小说显得小众而个体,但其创作成果绝对领先于当下其他文学门类。

  老鱼:本土小说作者如何有效汲取利用荆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并把这些资源转化为创作灵感?

  彭定旺:“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楚文化的发祥地;当秦人还在击瓮叩缶,弹筝拍髀时,楚地就有优美的乐曲,精准的编钟。荆州临江靠湖,一马平川,鱼米丰饶。平原的旷达,江河的灵性赋予了荆州文化中创新、想象和浪漫的精神气象。

  码头和水域是造就荆州文化的重要因素。早在3000多年前,沙市就是楚国郢都的外港,明代中后期,沙市成为全国十二大商业都会之一;1895年,沙市被辟为通商口岸,“洋码头”由此而建,“百年商埠”由此而兴。

  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138位,包括一代名相张居正;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楚国令尹孙叔敖、忠义仁勇的武圣关羽、诗圣杜甫、诗仙李白、性灵学派的“公安三袁”等等都在荆州留下过不朽的印迹。

  荆州是红色老区、革命苏区,红色故事数不胜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文化名人、知名品牌、模范人物层出不穷。

  凡此种种,都是可资创作的资源。只要作家们选定好创作题目,精心蒐集素材,怀着虔敬之心,凝神静气,一定会捕捉到创作灵感,合理演绎出具有荆州地域特色和楚之后裔精神的好小说。

  老鱼:当代荆州小说家在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时,如何保持作品的原创性和地域特色?

  彭定旺:纵览世界名著,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哥萨克汉子,福克纳“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邮票大小的南方小镇,哈代《还乡》中的埃格敦荒原,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山东高密等等,说明本土化最具民族性,而最具民族性的东西恰好最具全球化。

  本土化不只是被写入历史、陈列于博物馆中属于过去的东西,它更属于当今世界,是融入当代生活的传统和文化脉络的赓续。我们本地常有“不服周”和“要得安逸不安逸”的话,我觉得其实是我们始祖生存伦理和道德伦理思想的延续;荆州畛域之内,无极贫极苦之地,无极恶极凶之人,聚居之处无不充满民歌小调、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正是楚人创新、想象和浪漫精神的具体传承。

  本土化除了地理特征、物产特征、语言特征等外在要素外,更主要的是要抓住人文气象和精神内涵,激活历史文脉的“当代性”,才能出现和保持作品的原创性和地域特色。在本土作家已写就或出版的长篇小说中,我们看见了“本土化”写作的不俗表现,面对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张力,我们要从语言技巧、叙述方式、结构方法上下功夫,从历史的高度、人性的深处把握时代变化、世界变局,从而表现出融入世界的“本土化”。

  老鱼:荆州本土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叙事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哪些显著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点?

  彭定旺:荆州本土中短篇小说是作家们对身边日常和现实生活产生联想与感觉,在原始倾诉和表达欲望之中产生的作品。个人的经历和现实处境是题材的主要来源,似乎没有选择上的执念和偏好。对某一问题,比如社会热点和特殊群体,没有始终如一的关注和挖掘,几乎没有反映城市生活和工业题材的作品,也缺少更为广阔的现实空间与背景,因此把他们的作品都归为“乡土题材”也未尝不可。

  从当下作品看,本土作品都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叙事手法上十分忠实于传统和常识,这样的叙事能反映作家基本功的扎实和稳健,对作品的丰富和厚重起到很好的功用。现实主义的叙事也有新颖独特的表现方法,比如散文作家万华伟和菡萏,都曾在主流刊物发表过多篇小说,他们的小说既有散文的笔触又有意识流的手法,在叙事上别有新声。

  当然先锋意识和魔幻色彩的小说,比如卡夫卡、加缪、昆德拉等人的现代主义小说,马尔克斯和鲁尔福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有卡佛、巴别尔、麦克尤恩等人的作品,莫言荒诞中的现代意识,残雪弱化故事的超现实体验,除了现实主义的经典外,这些非常有趣的写法值得本土小说家们去阅读借鉴,切不可只关注期刊和编辑,忘却了文学内涵和写作意义。

  艺术风格除了写作的语言和技巧外,与你表现的对象也有关系。比如邓友梅的《那五》《烟壶》、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汪曾祺的《异禀》《大淖记事》,他们的叙事承袭着传统文化人的淡雅、散漫,充满趣味而又深含人性本质与生活真谛的文风,以致形成所谓艺术风格。本土小说作家的艺术风格还在探索路上,自不待言。

  (未完待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