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2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1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树牢大局观念把握发展机遇奋力答好『双集中』发展调关答卷

——访调关镇党委书记郭紫峰

  石首入选全省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试点,调关镇作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的农业乡镇代表,如何在“双集中”发展中破题破局、抢占先机、建设示范、打造门户,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24年,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化危为机,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不断调整完善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央和湖北省委、荆州市委、石首市委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付诸行动、见诸成效。

  精准对标、靶向发力在产业转型中找准路径

  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含金量”。调关工业门类不多,并且规模较小、散而不精,未形成完善产业链条与规模化产业集群。针对荆州赋予石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定位,调关镇将进一步整合资金资源,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整合招商力量,发挥好“招商气象站”、招商专班的作用,狠抓港口建设契机,盘活全镇资源,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依托“1+2+1”产业链体系,围绕农产品加工、农文旅等产业,紧盯行业龙头,加强跟踪、去伪存真,力争招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用好“飞地经济”“招落分离”等措施,力求精不求多,做实产业链链长制,提高招商定力和辨别力,不盲目为招商而招商。

  加强创新创造,提升产业“含科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行动,培育更多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调关镇通过招商气象站,利用亲情招商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回卷机项目,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0余项,计划通过建设小型孵化园招引上下游企业入驻生产,我们也希望在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平台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得到相关政策扶持。

  要加快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含绿量”。石首是长江最留念的地方,《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在我们这里交汇,具有重大战略机遇。调关镇将以三菱湖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以孟尝湖闸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小牛角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披甲湖文旅项目为重点,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做实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等工作,切实把流域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结合起来,力争通过流域和沿线综合治理,建设优质产业带,打造精品旅游线,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同时要围绕特色农业种养,依托重点龙头企业主导,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做强特色经济。

  因地制宜、加强统筹,在强县工程中建设示范

  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要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认真组织实施好新一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个人建房管控,统筹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集中整治力度。坚持民意为要,抓紧对接实施交通部门“新三通”建设目标,整改清理杂乱电线、通信网线,引导群众农业产业、生态资源等集中、连片、规模发展。

  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调关文化资源荟萃富集,但是吸引力、影响力不够。我们要以农文旅融合助力城市竞争力提升,鼓励农户发展旅游经济,加快扶持农事体验、研学旅行、乡村露营、特色民宿、特色农庄、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加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城三化三翻番”战术安排的落脚点还是农民增收致富。要完善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规模农业,推动更多的农产品实现增值效益。调关将狠抓产业强镇项目和披甲湖农文旅项目,围绕西兰花、虾稻、枳壳、旅游民宿等产业优势,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拓宽联农带农富农纽带。

  融入大局、把握机遇,在产城融合中抢占先机

  盘活资产资源,实现经济量级新跨越。要以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全面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项目、僵死企业”等四个专项清理行动,特别是我们乡镇要盘活“七站八所”土地资源,摸清闲置资源底数,精准分类,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和集中集约开发。要围绕现代商贸集聚带的打造,面向鄂南湘北巨大的市场腹地,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工业产品、农产品、小商品等集散和贸易,构建“小资本大聚集、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产业大规模”镇域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打造适合农村商品零售和消费购物的特色商街、特色夜市等城乡现代商业网络。同时重点围绕港口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升级等领域,谋划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努力在国家和省、市的盘子中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推动调弦牌回卷机项目、石首江南液化气站新建项目、东山渠清淤疏浚综合治理项目、红色美丽村庄项目等促进产业发展、民生建设的项目落实落地。

  推动交通同网,实现城市能级新突破。要以“交通互联、服务同享、文旅交互、改革提效”为目标,加速城乡资源要素无障碍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调弦河作为江汉平原与洞庭湖流域的重要连接航道,我们要加快推进石首内河“航运复兴计划”,全面启动石首港调关作业区建设,全力推动调弦河航道升级工程,实现区域水运通江达海。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调关天然深水港作用,系统谋划调关水运门户建设,提升区域物流集聚辐射能力。

  优化公共服务,实现发展能级新提升。调关人口外流的主要原因还是教育、医疗、就业、社会综合服务等领域还存在短板。推动城镇人口再集中,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口进城就学、购房、创业等综合性支持政策,调关将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双拥优抚及退役军人安置等惠民政策;切实保障校园安全,优化办学环境。健全镇、村两级医疗网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加强与市级联动,加快创建区域性医疗健康养老中心、教联体和医共体,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记者曾晶特约记者徐妍慧通讯员徐雅倩王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