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2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带你品尝春天的味道

  □ 张西云

  《宝水》,是第十一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的一部乡村大作,本书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新时代乡村变化和自然生态、人物风情、四季流转等自然景观。树木、房屋、田野、村民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田园图画,平淡、琐碎而又真实。作者在多个篇章中描述用野菜和树木嫩芽制作的食物,让读者透过纸张嗅到春天的味道。

  书中有茵陈的清新。

  茵陈,是野菜也是药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具有护肝、排毒、祛湿等功效,被称为“护肝第一药”。民间素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古语。农历三月,是食用茵陈最好的季节。乡村的山间、荒地、河边,都是茵陈生长的地方。新鲜的茵陈可以蒸饭、烙饼,晒干的茵陈可以泡茶。

  作者描述了用茵陈蒸饭的方法:将新鲜的茵陈洗净后裹上白面蒸熟,再浇上蒜汁儿,便满口丰香。最能显手艺的是怎么裹那层面,这层面需匀匀的,还须不厚不薄,厚了黏糊,薄了不够提香。

  “坐来薜荔时添润,斋罢茵陈尚送香。”用茵陈泡水,则是把洗好的茵陈放在透明的玻璃茶壶里,用烧的滚滚的水冲进去,这就是泼。水里的茵陈由白蒙蒙的隐约绿色渐变成细茸茸的清晰绿色,滤出的茶汤是自自然然的淡黄色,一股浓烈的气息瞬间涌上来,这气息难以名状,或许只能说是蒿气。端起杯子,在阳光下看杯里的茵陈,那些老根儿呈现出淡淡的白黄,似人参般,再贴近看,又仿佛是倒地的树,莽莽苍苍的一片,竟然如幽深的微型丛林。

  书中有艾草的芳香。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宝水》这本书中还描述了打艾草、做青团的经过。作者首先解析“打”子,认为“打”这个字用在草上真好。因为草不是花,不能用采,不是连根要,所以不能叫拔,不能叫挖。用割也行,但是太工具化,不带感情。唯有用打,草是泼皮的,强韧的,想要得到它需要一些力气,得和它较一会劲,可不就近乎于打。

  作者还介绍了用艾草作青团的方法,先将艾叶焯水后团成团冷冻住,吃时拿出来解冻,用料理机打成泥和上面,加进糯米粉,再拌进去蜜枣、葡萄干和花生碎,就成了完美的青团。

  书中有槐花的微甜。

  一到春天,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到处弥漫着槐花的香味。“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如今,人们已经习惯在春天用槐花制作各种美食。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槐花的香并不顺溜,刚入口时是轻微的涩,然后才会泛起淡淡的甜。这甜是个慢性子,来得不烈,走得不急,从树上下来好一会儿,用舌尖儿添一圈儿唇,还有余味儿。这种对滋味的品鉴和表述,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细致程度。

  除了茵陈、艾草和槐花之外,作者还介绍了如荠菜、香椿、榆钱等诸多只属于春天的食材。《宝水》这本书就像一本春天的食谱,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季节。

  这些天然食材制作出的纯真味道,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与乡民们勤劳、质朴的品格融为一体,发端于唇齿,铭记于心间,无形中给与人们力量和智慧。人们已经无法分清哪个是乡味,哪个是乡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