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0版:··03文艺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循着屈原的足迹

  □杨磊

  我观屈原平生,归州是屈原的出生之地,郢都是屈原的为官之地,汨罗是屈原的流放之地,“问汝平生功业,归州郢都汨罗”,这三地相连,不正是屈原人生轨迹的全部吗?

  带着对屈子的崇敬,我踏上了寻访屈原人生轨迹之路。

  曾经的秭归县城归州,已经消失在三峡谷底,很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只能在传说中去寻觅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正是各路诸侯国的用人之秋。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在秭归的乐平里,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虽然出生贵族家庭,但一直生活在民众之中,对民众的疾苦了然如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同情劳苦大众,同情底层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少年时的屈原就怀揣着一颗远大的梦想,立志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在乐平里建成了屈原庙,在秭归新县城建成了屈原旅游文化园,向八方来客展示屈原的生平与功绩。

  因为受了爱国诗人屈原的影响,他的故乡秭归也成了诗歌的原乡。时至今日,在秭归,各种诗歌协会和诗歌团体层出不穷,在乐平里农村,上到耄耋老翁,下到幼小孩童,大都会吟诗作对,略通诗礼,因为《离骚》,人们把诗人多称之曰“骚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屈原的《离骚》,成了诗歌的代名词。

  终于,屈原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声望,得到了楚王的青睐,走出了乐平里,走出了归州,来到了当时楚国政治文化的中心——郢都,从此开始了他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征程。

  如果说归州是屈原的起步之地,那郢都就是屈原的用武之地。

  郢都,是楚国的都城,现存的荆州城主要是三国时期的遗迹,楚国的活动地点位于距荆州城区几十公里外的纪南城,由于公元前278年秦国白起的一把大火,让富丽堂皇的楚都全部付之一炬,除了一个纪念碑以外,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片废墟。

  初到郢都,他是那么的踌躇满志,几度出使齐国,联齐抗秦,成绩斐然,游览历史遗迹楚王车马阵,通过那些出土的文物,依稀都可以看到当时楚国的强盛与繁华,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屈原在郢都入朝为官达22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尽管有楚王一定程度的支持,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仿效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但只要变法,就会损害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特别是那些权贵的利益,从而受到了那些达官权贵们的强烈反对,甚至排挤,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

  屈原的报国之志无处施展,报国之情无人理解。在这个楚国的官场,他只能遭遇“逆淘汰”,是屈原不会做官吗? 非也! 他要保住他的乌纱其实太容易了,他只要与其他大臣一样少说两句、随波逐流,就完全够了,可是,他的人格、他的责任不允许他那样做,他的心中装有楚国,装有他挚爱的人民。

  毕竟,那是一个昏暗的时代,正义常常斗不过邪恶,势单力薄的屈原终归逃不脱被冷落、被流放的命运,正直的屈原被流放到了江南的汨罗。

  一个春夏之交的日子,我来到了汨罗江畔。繁华盛开,莺歌燕舞,汨罗——这里是屈原的流放之地,这里是屈原的伤心之地。

  屈原在汨罗度过了七年的时光。在这里,他受到了当地君王的优待,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礼遇与欢迎,他帮助老百姓寻药治病,为老百姓带去了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在此期间,他正好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他反思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借一个渔夫之口,诉说了自己心中的彷徨和犹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身处异乡,心系楚国,怅然写下《九章》,“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空中的飞鸟终要飞回故乡,狐狸死前也要把头对着自己故乡的方向,借飞鸟、借狐狸,表达了自己对楚国、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与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逃难。屈原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听到国破家亡的消息后,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有人说,屈原是一个懦夫,他不应该选择投江自尽,屈原在其《渔父》一文里给出了最好的答复:“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在汨罗,因为屈原,而诞生了一个重大的节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为了抢救投江的屈大夫,他们拼命划着龙舟,去拯救屈大夫的生命,他们往河里抛撒粽子,以免河鱼吃食屈原的身体,这种习俗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了一个全民盛大的节日。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汨罗江畔建起了屈原祠。屈原,成为了一个精神象征,屈子祠面对汨罗江,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拜祭这位“三闾大夫”,汨罗江水默默流淌,仿佛在静静讲述着屈大夫当年的故事,我立于屈子祠前,仿佛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沟通与交流。“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不正是他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写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