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5月10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夏扬迷踪今辨(下)

    京杭大运河。

  □ 高凤华

  再来说沱水。

  沱埠渊,亦在县西南五里,又县南三里曰马市潭。《志》云:江水溢出为沱。今江水自郝穴口溢出东北,径三湖、芝江湖,县西南为马市潭,潭北有沱埠渊。县东有池曰南池、北池。县北有湖曰太平,西有湖曰青阳,南有湖曰东白、西白,及陆家渊,俱沱水所往。今县治在斗堤,周广七百二十八里,皆重湖也(《读史方舆纪要》)。

  从上可以看出,沱水自郝穴来,过三湖,径龙湾为马市潭,至沱埠渊仰受江流,再到泽口竹根滩与潜水汇合,即沱也。今泽口南有三江口地名留存。沱水绝流,是因为东河(县河)高家垴决口夺西河(沱江)水,故河道淤为农田,所以称作干河口,今泽口南经巴家套,广济桥东转,存“干河口”遗址。今监利分盐有“陈沱口”,亦沱水故址。

  四

  回过头,我们再说扬水。

  《汉书·地理志》:“《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生,东至江陵入扬水,扬水入沔,行六百里。”《水经注》:“沔水又东南与扬口合,水上承江陵赤湖。江陵西北有纪南城,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城西南有赤板冈,冈下有渎水,东北流入城,名曰子胥渎(新桥河),盖吴师入郢所开也。”“扬水又东入华容县,有灵溪水,西通赤湖水口……水东入离湖。”

  《江陵志余》:“龙陂水(今龙会桥河),迳郢城南,东北流,曰扬水。沮漳水自西来会,流入沔,行六百里,一曰扬夏水,汉书注作阳水,今出郢城北入海子湖。”

  据席珍国《江汉平原古代水利开发及其历史作用》称,灵溪水即今之菱角湖,与沮漳河相通。沮漳河至柳港后分为两支,一支经百里洲鹞子口入江,一支向东北流经保障垸、清滩河绕刘家堤头,屈曲入太湖港。沮漳水自西来会,就是指的观桥河(太湖港)。离湖范围很大,今之三湖、白鹭湖都是它的遗迹。

  晋太康元年,驻襄阳的镇西大将军杜预“以巴陵丘湖沅湘之会,荆蛮所持,乃开扬口,起夏水,达巴陵,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百姓歌之。”当时的江陵城还是吴国的地盘。杜预为了战事的需要,要向长沙方面用兵以“平吴定江南”,所以他必须找一条捷近的水路。当时从襄阳到长沙要经沔水,过夏水入长江再绕道至洪山头或城陵矶才能进入洞庭湖,航道弯曲而且航程远。而近路就是利用扬水,扬水虽不是畅通的,但有故道可循,只要把扬口挖开,再把其他地方加以疏浚就可以通航了。于是他挖开扬口,而后又在石首的焦山铺挖成调弦河,过调弦河就进入塌西湖了(从焦山铺到塌西湖的距离只有10余km)。在当时,这是一条从襄阳至长沙最近的一条水道了,而且也比较安全,无急流险滩之虞。因为那个时候,江汉以及洞庭湖的洪水位上升甚微,高水位的变化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比较有利于航行。从塌西湖到长沙,当时的水道里程只有180km左右,绕道城陵矶要多走水道约110km。这条线路不但可省100余km舟师之劳苦,而且可避三江口(城陵矶称三江口,水流湍急,波涛汹涌)之险。若朝发荆州城,不三日即可饮马湘江。杜预正是利用了这条水道,从襄阳挥师东下,先袭乐乡(今松滋市涴市镇),生擒吴军都督孙歆,再克江陵。此后“沅湘以后,至于交广、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杜预开通之河,史称扬水运河或扬夏运河。

  自晋始,扬夏运河有过多次疏浚。分别是东晋建武元年、南朝宋元二年(425年)、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宋天禧年间(1017年—1021年)。疏浚自襄阳至江陵的漕河,大致路线是:从沙洋,经砖桥、高桥、李家市、邓家洲、潜江荆河镇、积玉口、苏家港、蝴蝶嘴,至江陵城。

  南北朝时长江与汉江并不只是在夏口连接。而是还通过夏水、杨水、夏杨水、涌水等连接的。杨水入汉江的杨口在竟陵以东,在竟陵以西纳夏杨水,夏杨水在监利县东南注入夏水,沟通了夏、杨二水。夏水入汉江在潴口,在云杜县以东,入长江在江陵东南。因为杨水“春夏水盛,则南通大江,否则南迄江堤”,除春夏时节,不能直接入江,如从杨水去江陵,只能由夏杨水入夏水,然后通过夏水到达江陵。

  根据《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扬口,在今潜江县西北,即古扬水入沔水之口。”今人多趋向于在沙洋。而柘口可能在积玉口,今积玉口镇尚存柘口老街。扬水运河即从扬口到柘口,再沿西荆河通江。而巾水进入天门河,在多宝一带入沔。如果是这样,就能很好解释夏扬水在这一带上承柘口之水,“纳巾吐柘”了。然后是否经田关河、总口、许家口,东播蒌蒿湖与夏水合。

  如此,尚待方家斫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