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大中
荆州市沙市区的繁华闹市,有条幽静小巷,因杜甫晚年曾经在此寓居约十个月,后人称为“杜工部巷”。在荆州期间,杜甫究竟写下多少诗作?有文献确认三十九首,有文献认为二十多首,但未详列其标题或内容。本人以杜甫活动路线为纵轴,以其诗作内容分类为横线,梳理了杜甫在荆州的诗作32首。可能有遗漏或错讹,敬请方家指教。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在蜀中漂泊多年的杜甫离开夔州,乘船来到荆州,活动路线为:松滋县、江陵县(沙市当时属江陵县,其间杜甫曾经外出,短暂离开,后又返回)、公安县、石首县,以沙市杜工部巷居住为主。
杜甫荆州行程第一站是松滋,第一首诗是《泊松滋江亭》:“沙帽随鸥鸟,扁舟系此亭。江湖深更白,松竹远微青。一柱全应近,高唐莫再经。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从松滋前往江陵途中,又写下《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对即将开始的荆州生活寄予期待。
大历三年(768年)暮春,杜甫抵达江陵,在沙市杜工部巷,《乘雨入行军六弟宅》,写有:“曙角凌云罢,春城带雨长。水花分堑弱,巢燕得泥忙。令弟雄军佐,凡才污省郎。萍漂忍流涕,衰飒近中堂。”江陵是杜甫荆州行程的重点,在沙市杜工部巷写下大量精彩诗篇。笔者将杜甫的江陵诗作,大致上分为五类,即:朋友应酬送别唱和、献诗颂德示好官员、倾诉忧国忧民之情、描述箪瓢陋巷生活、记载舟中谴闷感受。
其一,朋友应酬送别唱和。初来乍到,亲友热情接待,杜甫写有《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表达“朋酒日欢会,老夫今始知”的喜悦。写有《宴胡侍御书堂(李尚书之芳、郑秘监同集,得归字韵)》,发出“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的豪语。写有《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得过字韵)》,展现荆州“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的画卷。写有《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久判野鹤如霜鬓,遮莫邻鸡下五更。”是杜甫与尚书李之芳、秘监郑审以及胡侍御的唱和。写有《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送别友人,表达祝福。写有《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包括“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名句。写有《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记述杜甫与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等人重游郑监前湖的情景。
其二,献诗颂德示好官员。为了谋求经济支持,杜甫用献诗来与权贵打交道,主要对象是驻节江陵的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到江陵后,卫伯玉派人进奉御衣,杜甫写有《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赞颂卫伯玉“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适逢卫伯玉新楼落成,杜甫写有《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称誉“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接着写有《又作此奉卫王》,用“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加以描述。但据文献介绍,卫伯玉对杜甫并没有给予实质性资助。
其三,倾诉忧国忧民之情。杜甫写有《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叙述对故土的思念,展现孤忠仍存、壮心犹在的情怀,是其晚年经典篇章。写有《地隅》,反映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写有《江陵望幸》,表达自己对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和期待。
其四,描述箪瓢陋巷生活。杜甫在江陵的日子过得窘迫,民间传说他开过中草药铺,做过食品“豆腐丸子”(沙市方言谐音“杜甫丸子”),等等。杜甫写有《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描述当时的生活状态,展现困苦的内心感慨。写有《白小》(有文献写成《白小潭》):“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借用潭中银鱼,发出人生叹息。写有《水宿遣兴奉呈群公》,形象自嘲“鲁钝乃多病,逢迎远复迷。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惊讶自问“盘餐讵糁藜”。
其五,记载舟中谴闷感受。杜甫写有《舟中》,展现“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的苦涩和无奈。写有《谴闷》,表达“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的烦闷和抑郁。写有《舟月对驿近寺》,诉说“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的艰辛和困苦。有文献记载,杜甫曾经冒雨前往湖南武陵化缘,交通工具就是一条小船。“弱缆且长堤”“水宿伴凫鹥”,十分辛苦。
大历三年(768年)秋,杜甫离开杜工部巷,渡过长江,来到荆州行程第三站的公安县。在途中写有《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表示“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以此向江陵告别。在公安,杜甫写有《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用“卫侯不易得,余病汝知之”来解释自己移居的缘由。写有《山馆(一作移居公安山馆,编入江陵诗后)》,反映对新环境的思考。写有《公安县怀古》,表达“长啸一含情”的感慨。写有《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以“神仙中人不易得,颜氏之子才孤标”表达对颜少府的敬佩。写有《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表达对远房表弟李晋肃未来旅程的关切。写有《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赞扬韦匡赞作为逍遥公后人的贤良。写有《呀鹘行》,联想到自己疲老多病的身体以及内心的悲凉。写有《晓发公安(数月憩息此县)》,作为暮冬时节离开公安县的心情写照。
石首县是杜甫荆州行程的最后一站,《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是杜甫为荆州写的最后一首诗:“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离开石首后,诗圣杜甫向洞庭湖漂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