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段炼 胡昱琦
近年来,区委政法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积极构建网格治理矩阵,全面提升网格员队伍素质,用精细“微治理”托起基层“大平安”,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沙市样板”。
明晰网格架构 厘清网格“脉络”
科学划分,画好网格“全景图”。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结合城市规划,将网格从初始的348个调整至609个,在动态调整中满足网格短期的现实需要,缓解网格管理户数超额和管理户数不平衡等问题。
多网合一,划好网格“责任田”。统一整合多个职能部门入网,网格工作职责明确,网格架构“一网三级”,全面落实“岗在网格(小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机制,坚持“两必到”“三必访”“两不出”制度,确保网格工作有人抓、干得好,让“小网格”发挥“大能量”。
培育队伍,建好网格“储水池”。按照“1:1:1”工作思路(1个网格、1名网格员、1名候补网格员),建立网格员储备库,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有效提升网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建优机制模式 强化网格“战力”
全力以赴,保障网格发力“源头活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网格工作,每年保障3000多万元作为城乡一体化协同保障;根据基层实际问题,开展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调研,从网格队伍、基层治理、社区管理等方面,多角度探讨、深层次研究、全方位突破网格服务管理人员工作壁垒,建优工作机制模式。
抓牢核心,确保网格运行“举纲目张”。先后出台《沙市区社区工作者定岗定员工作方案》《沙市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招聘职数、考核退出、工作职责、待遇保障等运行机制,打通了网格员成长通道,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分类管理,催生网格优化“内生动力”。在“沙市政法”微信公众号开辟“便民网上见”栏目,打造“格格网事”宣传品牌,讲好沙市网格故事,选树“网格榜样”,激励基层,鼓励先进;制发《沙市区社区分类管理考核方案》对社区实行分类管理,差异化落实经费支持、员额倾斜、评先表优机制,激发社区治理的新活力。
畅通多元渠道 凸显网格“动能”
党建引领,建好网格“桥头堡”。2020年来,沙市区通过推行“一楼两长”制度(每个楼栋配备一名党小组组长、一名楼栋长),选派1442名下沉骨干党员担任楼(门)栋党小组组长,招募楼(栋)长5316名;建立“三进”(组织进小区、党员进楼栋、服务进家门)机制,成立小区功能型党组织353个,其中党总支12个、党支部336个,划分楼(门)栋党小组1442个,覆盖居民楼(门)栋4064栋,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多元治理,打好网格“组合拳”。完善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协调机制,加速推进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实施网格事项动态监测、排查预警、分流处置、跟踪问效闭环管理,推动网格形成“收报情况、化解矛盾”和职能部门“办理实事、解决难题”的“一网统管”多元治理模式。
科技支撑,赋能网格“智多星”。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社区”“党建E家”等平台,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推出“四进”服务,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市场服务、社工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推动工作下沉,关口前移,实现力量在一线凝聚、资源向一线倾斜、服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切实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