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5月24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登梧桐山记

  □ 余捷

  记忆中登梧桐山,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这次登梧桐山缘于堂哥铁军,他得空来深圳出差,跟我说想登深圳最高的山。

  一个周日,虽过了小寒,但南国的冬天仍是春天般的温暖。早上8点多,铁军、我和我侄儿一行三人吃完丰盛的早餐,驱车约一个小时到达梧桐山村。梧桐山山门是典型的中式牌坊,高大巍峨,气势恢宏。上书“梧桐山”三字,鎏金行栺,苍劲有力。

  我们登山,选择的是最经典的泰山涧溯溪线路。冬季是深圳的旱季,溪谷大都已经干涸,露出各式各样嶙峋怪石。走过绳索吊桥,植被茂密起来,藤蔓缠绕,榕须飘忽,树木葱茏,遮天蔽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空气中弥漫着树木和泥草的芬芳,深吸一口,神清气爽,负离子爆棚。路边偶见清澈小溪,忍不住停下脚步,双手掬起一捧山泉,美美地洗一把脸,顿时又充满了攀登的力量。

  踽前行中,左前方一条细瀑跃入眼帘,瀑布沿着山壁飞流而下,如凝如练,如丝如带,水击深潭,山鸣谷应,有余音绕梁之感。愈往上,坡愈陡,路愈险,非手脚并用不能前行。我和铁军吭哧吭哧吃力地往上爬,脱了外套,湿了衣背,三步一停五步一歇,且行且休息。抬头望处,侄儿早已不见踪影。侄儿年十八,大二学生,头天晚上才回,今天拉上他一起爬山。年轻就是资本,如此险峻的山路,他却如履平地,谈笑间,把我们两位老同志不知甩了多少条街。如此攀缘而上,约莫花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才走完了泰山涧,来到了公路边上,这时已是上午11点多。

  再往前,经过一座水泥大桥,来到好汉坡广场。好汉坡位于梧桐山腰,是登顶大梧桐的中转站,全长约一千多米,有数千级台阶,坡度陡,强度大,鲜有人能一步不停一口气登顶的,故名“好汉坡”。穿过人造石拱门,站在好汉坡脚下,向上望去,“好汉坡”犹如一架通天梯,直插云霄。我们被人流裹挟而上。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年轻人多,运动的人多,充满了朝气与活力。途中看到一女孩带着一只硕大的金毛,以跑步的速度向上冲刺而去,那金毛一级一级蹦跶着,累得伸出舌头直喘粗气,听那女孩讲,金毛已伴她多次登顶梧桐山了。

  我们维持着蜗行牛步,一步三摇,能歇则歇,毫不含糊。越往高处,难度越大,腰部发胀,两股颤颤,腿不能迈。铁军用上了两根登山杖,是在中途买的,一根20元。越往上走,风景也越来越好,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山海相连,花草相映,动静相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远处小梧桐顶的电视塔变成了云中的一根绣花针,还有那深圳的三代地标地王大厦、京基100以及600米高的平安金融大厦则拼命将颀长的身体挤出云端,犹如海市蜃楼一般。近处山下是浩渺的南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薄雾霭霭,岛屿纵横,盐田港的集装箱堆满了码头,香港的大雾山也近在咫尺。

  我们一边徐徐上攀,一边欣赏美景,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爬过一段最陡的坡,我们终于登顶。远远望去,山顶横卧一巨石,石上石下人山人海。我们顾不得劳累,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巨石前,透过人群的缝隙,只见石上雕刻有“鹏城第一峰”五个红色大字,笔力瘦劲,有柳公权之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顶的感觉是一种征服的快感! 是一种融入自然的洒脱! 是一种睥睨天下的豪迈!

  在大梧桐顶上,我们一边欣赏深圳的繁华,“摩天与鹥鹭齐飞,山海共长天一色”;一边坐在山坡石头上稍事休息,吃些自己带来的干粮补充体力。忽然,耳边传来金属撞击般的歌声。初以为是谁带了音箱在放,一抬头,只见右边山头挤满了人,大圈小圈围了好几重。出于好奇,我走过去看个究竟。只见一支由三个小年轻组成的乐队在开演唱会,一个主唱,一个鼓手,一个调音师。主唱戴花纹面巾,着墨镜,手拿吉他,声嘶力竭,肢体扭曲,有摇滚范。看那装扮,似伊斯兰妇女,又恰似金庸、古龙笔下的蒙面侠客,给人一种另类的神秘与酷炫。

  时间不早了,我们便开始下山了。刚下到第一个险要处,我看到前面一人上身全部俯在路边的攀援扶手上,整个身体侧身缓慢下移,我只能绕道从他另一边下去,当我下到下面,再看那人,发现他是一位独腿人士,他的左腿整体截肢,装了一个机械假腿。此情此景,一种强烈的敬佩之情油然生。我想,独腿蹬上千米陡峭的高山,这是何等的毅力! 何等的坚持! 是对自然何等的向往,对生活何等的热爱。

  下到好汉坡,再向左往小梧桐方向走,经过的第一个景点是“梧桐烟云”,为深圳八景之首,上有“栖凤亭”。《诗经》曰:“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庄子·秋水》中“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梧桐树一直被历代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

  我们走过十里杜鹃长廊和蝴蝶谷,在豆腐头的一条山脊上,看到有一界碑,两面刻有“罗湖”“盐田”字样。沿途见到一位白发体瘦古稀老者,趿着拖鞋爬山,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还有一位扛着超20公斤重摄影装备的大叔,硕大的照相机表明他绝不是一般的发烧友,他们都是生活的热爱者。

  走到山茶径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沿途茅草、芦苇很多,微风吹过,摇曳生姿。约莫走了一公里,我们来到了深圳电视塔下面。电视塔为小梧桐最高处,海拔692米。这里有“梧桐茶海”景观。茶花历代诗人咏颂很多,隋炀帝的《宴东堂》诗云:“海榴舒欲静,山樱开未飞”,陆游也留下了“唯有山茶偏耐久,绿枞怒放树枝花”的诗句。在小梧桐广场北侧有一沟谷,叫“杜鹃谷”,位于海拔500米的地方。这里生长着有深圳“花仙子”之称的“毛棉杜鹃”。她是世界唯一分布纬度最南、海拔最低、大都市中心的原生乔木型高山杜鹃。毛棉杜鹃花海也是北回归线以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层、大都市中心原生最大规模的花海,分布面积有20余公顷之多。据介绍,每年3至4月,整个山谷毛棉杜鹃怒放,一丛丛,一片片,犹如撒落在色彩斑斓的阔叶林中的粉色珍珠。在烟云缭绕之中,如披上乳白的轻纱,远远望去好似在那缥缈的仙境里轻歌曼舞,绚丽动人。拾花径、寻香径以及花溪径蜿蜒于密林幽壑,都是观花赏鹃的好去处,只是还不到那个季节,我们也只能在脑海中想象毛棉杜鹃盛开时的美艳了。

  绕过电视塔,离开小梧桐广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半左右,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得赶紧下山。通往仙湖的登云道有1,300米,愈下愈陡,愈陡愈险,有的地方不敢正面往下走,只能手扶道边的扶手,面朝里,背向外,匍匐着一步一步往下挪。当我们下到一大半的时候,一幅最美的深圳夕照图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落日、晚霞、群山、东湖、暮霭中的摩天高楼,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赶早不如赶巧,在登山快结束的时候,大自然给了我们最大的高潮,这无疑是我们这次登山看到的最惊艳的风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