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5月24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城内看不见的三座山

  □ 张卫平

  在荆州古城内,有着非常奇特的“三山不见山”的历史遗迹与传说。流口溜里的“三山”,就是古城墙上的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这三座山,据说都与关羽镇守荆州古城有关。

  其实,所谓的“三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山,不过是城垣内侧的土丘而已。那时,“三山”所在土城垣比较宽,是当时城防将士常常集结的地方。千百年来,“三山”已与古城墙融为一体,故有“三山不见山”之说。据说,这与家喻户晓的“关公大意失荆州”有关。

  松甲山在城内北面、现在的新北门附近,紧靠城墙。当年,在荆州拍摄的电影《小花》时,攻城的战斗场景就发生在“松甲山”一带。关于松甲山的来历,《江陵县志》里说,关羽检查军情时,常借着月光在此松开衣甲小憩。

  “卸甲山”在古城的西南、也就是现在新南门东边,紧靠城墙,传说关羽每征战得胜归来时,都在此卸甲,并登临此地。明初,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在卸甲山修建关羽祠。传说,大明首辅张居正的三儿子张懋修曾在此读书考中状元。因而卸甲山自古享有地灵人杰之美誉。1940年,原卸甲山关羽祠,毁于日寇侵华战火。2010年,在卸甲山复建了关羽祠。

  掷甲山,在城内“西北隅”的土城垣上。相传三国时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城,关羽闻讯从襄阳率兵回救,赶至城下,方知守城将领糜芳等已献出城池,投降东吴。关羽见状,痛心疾首,脱下铠甲,猛地抛掷到西北城垣边,然后率部西撤,后人乃称此地为“掷甲山”。

  其实,这“三山”被冠以“松甲、卸甲、掷甲”之名,皆取“释甲偃武,不事兵甲”之意,表达了荆州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共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局部战争从未停止过,人民期待“释甲偃武,不事兵甲”。这,也许就是荆州古城里“三山”的现实意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