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继敏
“卖洋糖发糕,五分钱一块,又香又甜,快来买……”这句熟悉而远去吆喝声时常在我耳边萦绕。
我曾依稀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当“卖洋糖发糕,五分钱一块,又香又甜,快来买……”这阵清脆的吆喝声由远而近时,天真灿烂,无忧无虑的我便拉扯着父亲的衣角往街上奔。卖发糕的是供销社合作商店的一位女营业员,我亲切叫她“发糕阿姨”。她用筲箕端着刚出笼的发糕一边吆喝,一边扮出一副好吃的样子,招惹得行人嘴馋。我有时馋得跑去假意买发糕,那双稚嫩的小手总希望能碰一碰发糕,好让手上沾点发糕味道往口里舔,品尝着那扑鼻的香味。父亲每每瞧见我这副馋相,虽手中没有多余的钱,但从不吝啬,还是会掏出1角钱、2角钱买上几块发糕让我饱饱口福。
有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放学回家路上,将“发糕阿姨”团团围住,想拿发糕吃,这阵势可把她急愣了。这一幕刚好被教书归来的父亲看见,他掏出两元钱买了四十块发糕。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慌不择食拿起一块吞起来,并向小伙伴们炫耀着。当我将一块发糕还没有吃完时,父亲便将发糕发给小伙伴们,你三个、他四个……顿时,我气得倒地哇哇大哭,稚气的哭声里流露出几分恨意,恨父亲不该把我的美食给大家分享。
弹指一挥间,我已年过半百,已为人夫、为人父。我每次回老家总爱在集市上搜寻着买洋糖发糕的吆喝声,但这声音伴随着供销社的改制而远逝。现在我回想起来,那时的洋糖发糕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仅仅是筛过的碎米用水浸泡半天左右时间,然后用石磨磨成细粉拌少许酵母和糖精,放在锅里用竹制的蒸笼蒸,蒸熟出笼时每块上面用筷子点一个红点便可上街出售。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吃起来,一点也不比现在孩子们吃的洋零食逊色。
我不是馋那洋糖发糕,只是怀念那段岁月,思念儿时朋友,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