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保存至今的荆州古井

  □ 赵楚辉

  井是城市的别称、符号,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凭证。市井、市井,没有井就成不了集市。古代因井设市(街市),《管子》有曰:“处商必就市井”。尹知章作注对市井解释曰“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

  许多城市过去没有自来水,千百年来,荆州虽然是沿江而立,但居民翻堤取水并不容易,人们生产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挖井取水来生存,有的古井甚至有上千年历史。保留好一口完整的古井,就留住了城市居民的童年、少儿时代的记忆。井水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冬天井水冒热气,洗菜洗衣手无冻感;夏天用井水冰镇西瓜,清凉爽口,清暑解渴,倍受百姓喜爱。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大户人家,古宅庭院里都有古井,故而荆沙一带古井可谓是星罗棋布。如今,城市里的人们早就用上了自来水,加上城市的变迁,很多水井被废弃、填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还是有一些水井伴随着故事和传说,和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依依相伴,留存至今。

  下面为您盘点荆州城区4大知名的古井。

  楚国古井——

  章华寺沉香古井香气飘飘

  章华寺位于湖北沙市太师渊,是荆楚地区著名的古刹。在沙市章华寺东边、观音甘露宝塔下,念佛堂后面,有一古井,名曰“沉香井”。据传楚灵王在公元前537年建章华宫时,令人挖了一口井,并常在此观看宫女提水浇花和欣赏她们的细腰舞。这口井因水常散发出香气,人们以为是宫女们提水时将花瓣落入水中所致,故得名“沉香井”。

  1934年,章华寺清淤时发现井底有大量碎木作为滤水物,后鉴定这些木料为沉香木,可能是修建章华宫时所用沉香木的余料。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沉香井的神秘传说,也揭示了楚灵王奢华无度的生活方式。两千多年前,楚灵王以沉香木填井,的确是“土豪”行为,令我们可望而不可及。不过从另一方面想,我们现在享受现代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即使吃不起沉香井水,也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

  唐代古井——

  青莲巷古井常汲常新

  沙市老街青莲巷里的一口老井,据说李白住这就喝这里的水,也许是有了诗仙的仙气吧,至今仍常汲常新,住在这里的老人说,这口井里的水清冽甘润。老井的石路和井口的苔藓述说着历史的沧桑,老井犹如老街的地之眼,透着大地的底气,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老街人。源源不断的井泉,流淌的是一段汲饮不尽的悠长岁月。而古井旁的小花则开得娇俏,犹如邻家女孩,青葱岁月般的美好,和古老的井交相辉映。

  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25岁时离开故乡四川江油县,来到他最早出游的居住地——三楚名镇沙市,当时沙市隶属于江陵府江陵县,是江陵的长江口岸,十分繁荣。李白选择了靠长江港口不远处的青莲巷住下,他在此广交朋友,漫游荆州达十年之久,在此井中取水生活。並磨墨书写下了《荆州歌》《江上吟》《渡荆门送别》《上韩荆州书》等著名诗文。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因安史之乱,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贵州,行至奉节遇大赦被赦免,他怀着欣喜眷念的心情,立刻乘舟沿长江顺流直下,再次来到沙市,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不朽诗章《朝发白帝城》,留下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李白再次在沙市青莲巷居住,在《荆门浮舟望蜀江》这首诗中“江陵识遙火,应到渚宫城”,表达了对沙市的深厚情谊。沙市人民将此巷取名为青莲巷(因李白号称青莲居士),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怀念之情。

  南宋古井——

  普仰寺古井若饮琼液

  沙市崇文街历史文化街区内有古寺普仰寺,据《沙市志略校注》152页云:寺中一井,水极清冽。国朝雍正丙午、丁未两年,市中时疫大作,病者汲饮此水者辄愈。数月之间,远近相传,扶老携幼,若饮琼液,全活多人。普仰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870多年。

  据荆州地方文史研究者张俊考证,普仰寺前殿后有一天井,天井内原有一口古井,很有传奇色彩,这口古井在六十年前已被填埋,但遗址尚存。另外,普仰寺厢房外富阳巷的路边上还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这口古井位于原普仰寺内外交界处,也属于普仰寺历史遗迹的一部分。平时人们三五成群地在那里洗菜、淘米,嘻笑喧哗,也算司空见惯。但仔细打量,发现它果然气度不凡:古井的护栏系用整块青石打凿而成,井沿边一道道深深的勒痕,承载了它一千多年所经历过的雨雪风霜。

  隋代古井——

  铁女寺龙井清澈甜润

  荆州古城内千年铁女寺中有一隋代古井,相传千年来从不干枯、水质清甜可口,寺院洗衣做饭全靠它,寺内树木花草用井中清泉浇灌,郁郁葱葱、花繁叶茂。

  另据介绍,这口名为龙井的隋代古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荆州城内现存为数不多的且仍在使用的唯一一口老井。在铁女寺生活了70多年的宏发大师还告诉笔者,千百年来,这口老井就从未干涸过,无论天气多么干旱,其他老井没有了水,此井仍然是清澈甜润,水位不降,多少年来,除寺庙内常年使用井水,寺外许多市民还特意进来打水。由于使用年限很长,井口已被勒出多条深深的凹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著名古井让人惋惜,如三清观古井,因城市发展,三清观被拆,古井被留在新沙路上,后因阻碍交通也被填埋,永远消失了。有些古井遭到了破坏,甚至成为了文物贩子盗取的目标。

  但是,无论我们的城市如何发展,由原始古朴变得富丽堂皇,生活由原生态变得科技感十足,但那一口口曾经孕育我们的生命,记录城市成长的水井,依然是游子的乡愁所系。那些从荆沙走出去的许多专家学者、名人名家事业有成、白首还乡、探亲访友时,还念念不忘儿时曾在井边挑水、戏水、浸泡西瓜降溫,洗衣刷物的情景。时而放下水桶打上一桶井水,双手捧着井水美美地喝上一口,满满乡愁萦绕在心头。

  饮水思源,保护好这些古井,让那些美好的故事和传说有所承载而生动呈现,是所有荆州人的责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