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记者从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联合办公室获悉,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宜昌、荆州、荆门、恩施4个市州协同发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坚持以科技手段助力地质灾害防治,筑牢“生命防护网”。
根据2024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预计今年4个市州汛期降水偏多,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至3成,暴雨强对流天气多发。
据了解,在地质灾害防治上,各地以科技手段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立“人防+技防”防治体系,构建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管控“一张图”,强化点面风险管控,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努力提高监测覆盖率和预警预报精准度;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采取日常群测群防、临灾提前转移、异地避险搬迁、排危除险等相关防范措施。
为了全面提升广大干群应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各地全面强化防灾责任落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安全生产和其他自然灾害(地震、山洪、暴雨洪涝等)防治统筹相结合,积极提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各地各级干部群众一旦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防御响应,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防万一”,坚决做到“应转早转、快转、尽转、多转”和“不安全、不返回”。
各地还着力加强地质灾害源头管控,高质量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使地质灾害风险能够早发现、早化解。
地质灾害趋势
以小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主,高发期为5月至9月汛期,引发原因主要为强降雨、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及三峡库区蓄退水等。
重点防范期
5月至9月汛期,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范贯穿全年。
重点防范对象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村庄、安置点、聚居区及旅游区等人口密集区域;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在建公路、铁路、水利、高边坡、大型深基坑等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影响区域;矿山、在建重点项目工地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