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6日开始,荆门市按照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组建8个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检查,落实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度,科学运用监测设备预警,常态化开展地灾风险提醒。
入汛后,随着降雨强度、频次不断增大,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荆门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切实举措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荆门市采取专家授课、观看视频专题片、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和避险演练。目前,该市各成员单位已经完成了排查工作,7个县(市、区)正在进行排查整治,共排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17处(其中在册隐患点212处,新增隐患点5处),已入库隐患点217处,下一步拟入库隐患点2处。
荆门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委领导先后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现场督导检查,提出意见,明确目标,为抓好地灾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荆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制订了《年度荆门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年度防治重点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进入主汛期,全市先后20余次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市委领导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多次部署和反复强调,安排部署专项行动,有效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上,全市建成专业监测点73处,并全部与自然资源部监测平台并网,布设专业监测设备263台套,及时精准开展气象预警预报,已发布气象预警2期。及时调整更新“四位一体”网格员1770人,持续落实地灾防治“日巡查+周核查+月检查”工作机制、网格员重要天气24小时待命制度。
荆门市还把实施地灾项目作为消除风险隐患的重要方式,自2021年以来,已争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11个、资金3940万元,目前已完工项目7个,正在实施项目4个。钟祥市石城公园、京山市泉水洼等滑坡治理项目充分考虑与当地城乡环境建设契合度,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改善了城乡环境,受到群众好评。
在地灾防治宣传上,荆门市制作地质灾害防灾专题短视频,采取推短信、设展板、挂横幅、印发资料、进课堂进社区等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推送应急防灾避灾短信3000余条,设置展板38批次,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20人次,开展应急演练3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良好氛围。(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门日报记者 姚桂林通讯员 罗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