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伍子胥故里

  □ 李光荣

  在监利城区闹市中心,有一尊高8.2米的伍子胥全身塑像,俯首锁眉,怒目圆睁,手按宝剑,战袍生风,是伍子胥亡楚奔吴时的生动写照。基座上挂有一个小牌“伍子胥故里”。

  从这里往西北30多公里的黄歇口镇伍场村(原称伍家场),是伍子胥的老家。在四湖河堤的一片树林中,竖立着一块标示为“雍正十二年甲寅岁仲冬月”的“伍子胥故里”石碑,这块饱览近300载岁月风云的石碑,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附近还有伍子胥跑马堤、打鼓台、攻书处等遗址遗迹,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伍子胥“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伍子胥就是我们这里的人咧!”村里的男女老少无不引以为豪。

  关于伍子胥是监利人的说法,最早见于江苏苏州人、明末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伍员,字子胥,监利人”。与小说和戏曲的流传甚广一样,伍子胥是监利人的说法也影响甚广。

  清康熙《监利县志》载有1600多字的“伍员”介绍,为该志人物介绍篇幅之最。清康熙《湖广通志》予以确认:“伍员,监利人。”“伍员宅,在县西北。中有倒插槐,员奔吴时所插。”

  这里所说“员奔吴时”,是伍子胥在典籍中正式出场亮相的时间,也是他人生分野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倒插槐”不仅初显出伍子胥个性的底色,还牵出一个凄美的故事。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的父亲伍奢遭奸佞谗害,与长子伍尚同被楚平王斩于市曹,次子伍子胥“漏网”。他强忍悲痛,逃回伍家场老家,准备与妻子一同逃走。贾氏知道大难临头,急忙抱出熟睡的儿子,用丝带捆绑在伍子胥背上,苦劝丈夫背着孩子先走,她收拾一下随后再往。伍子胥倒插槐树于自家门前高坡,然后朝家神鞠了几躬,赌咒发誓:“倒插槐若能发青,我定能颠覆楚国,报仇雪恨!”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到了河边,伍子胥猛然回头一望,却不见妻子的踪影。再赶到家里,仍不见妻子的动静。原来,贾氏为怕牵累丈夫,已在屋后池中投水自尽。伍子胥痛彻心扉,草草安葬了妻子,连夜逃奔。伍子胥痛悔自己未同妻子一起上路,不禁泪水涟涟,滴进池内。后来人们便把它叫做“后悔池”。

  从此,伍子胥踏上了一条逃亡与复仇的不归路。经过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他终于到了吴国,受到重用,成为辅佐两代吴王的重臣。16年后,伍子胥与孙武率吴军攻入郢都,并对楚平王鞭打出中国历史上最激烈的复仇绝唱。对着苍天,他捶胸顿足,撕心裂肺:“父亲! 哥哥! 我为你们报仇了!”终于出了那口恶气,伍子胥酣畅至极,快意淋漓。

  伍子胥凄凄然回到家乡,但见当年倒插的那棵槐树,已长得枝繁叶茂。明万历年间监利县知县李纯朴有感于此,赋《伍子宅》诗云:“事既可倒行,槐亦可倒插。吁嗟千年枝,犹自披金甲。”

  后来,吴王夫差听信谗言,逼伍子胥横剑自刎。噩耗传到家乡,乡民们万分悲痛,将高坡上的大王庙进行维修,正中供奉上伍子胥像。清光绪《荆州府志》载:“大王庙,在县西北,距城六十里,即伍子胥插槐处也。”另据明万历《湖广总志》载:“伍子胥墓,县北七十里黙林垸”,这里当指的是衣冠冢。

  寒来暑往,沧海桑田。大王庙和倒插槐已泯灭于历史的烟尘中,不见踪影。因1950年前后人工开挖串联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等湖泊的四湖总干渠,后悔池里伍子胥的点点泪水,已融入波光潋滟的四湖河水之中。四湖河里划龙舟已成传统,在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这3天划龙舟的习俗,沿袭至今。

  监利市境内,曾有伍子胥庙、伍公祠、伍相祠、伍子胥帅府等纪念性建筑。清同治《监利县志》有载:“伍子胥庙,在香城”,即黄歇口镇境内,今为香灵寺;“伍公祠,祀子胥,在县南”,在“县城图”里有准确标示,旧址在今南门市农资公司仓库院内;在“县古迹图”中有“伍相祠”,位于县西“大头湖”畔,亦在今黄歇口镇境内;晚清、民国时的县衙修有伍子胥帅府,拱门左边竖一块刻有“伍子胥故里”5个大字的高大石碑,后不知所终。

  监利被楚文化浸润800年,文化底蕴深厚,监利人民的善良与宽容也是无与伦比。家乡的浪子在他国拜相、成神,却也给故国造成伤害,人们虽偶有怨言,但仍然为伍子胥立祠、修庙、建府、塑像,甚至“奉祠”。清康熙《湖广通志》云:“康熙辛酉奉国朝新例,学臣蒋批准奉祀生,祀员于乡贤祠。”清朝时,监利县官府安排一名“公务员”掌管伍子胥祭祀和相关事务,可见其在家乡的待遇之特殊了。

  或许,人们同情的是他的不幸遭遇;或许,人们敬仰的是他的雄才大略;或许,人们崇拜的是他的忠孝仁勇;或许什么也不是,人们只冲着他就是自己心目中那个嫉恶如仇、择善固执、敢作敢为、个性鲜明的伍子胥,被历史定格为千古郁郁文人和芸芸众生舒一腔怨气的英雄。

  监利籍旅台著名书法家、名列《世界名人录》的王轶猛博士,这样“画像”伍子胥:“伍员不但是一位忠孝两全之忠臣孝子,而且是一位智、信、仁、勇、严‘五德’具备之模范军人……此种‘伍员精神’,不但我湖北监利同乡应当效法,亦乃我中华民族精神之表率也。”听到家乡人如此评说,萍飘蓬转、客死他乡的伍子胥,如果先灵有知,也当瞑目九泉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