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仁江
监利早酒可以说是地方特色了。昨天有一位山东的朋友给我发信息,说:“你是监利人,监利早酒很有意思,让我很向往啊!”
这位朋友是位博雅之士,跟我交往也有十多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信奉孔孟之道的。没想到他对监利早酒会感兴趣,而我自己,却对监利早酒不甚了解,以为不过是一群吃货们闲来无事享受生活而已,正体现了家乡某些人胸无大志、热衷享受的风气。我这个年龄,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忙起来连早餐都不吃,节约起来,把方便面当饭的人,更加对监利早酒不感兴趣。
可是,朋友却告诉我,每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都和地方的经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江浙等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产盐,扬州地区,更是盐商辐辏,所以江浙人反而喜欢吃甜。至于大城市,因为生活节奏很快,所以,不会吃早餐。比如武汉,就喜欢吃热干面,因为热干面做起来比较快,吃起来也不烫,适合快节奏的生活。而广东因为富有,中老年人生活节奏慢,所以喜欢吃早茶。至于成都人,也是富有的,所以,喜欢泡茶馆,享受慢时光。那么监利人吃早酒,当然是享受生活了。
朋友的这番点拨让我忽有所思,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家乡所见的生活情形,忽然发现,家里人喝早酒,也跟经济生活有关,也是家乡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的体现,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人们奋斗了一天甚至大半辈子,喝喝早酒,也是对过去劳苦生活的一种自我犒赏。
监利原本是农业大县,全市经济过去以农业为主。农民早出晚归,忙于农事,而在夏天最为繁忙,除了要栽秧割谷,还要除草、杀虫,砍界边、挑粪、施肥、浇水,除了要照料稻田之外,还得经营菜地,管理好棉花、芝麻等等。天气炎热的时候,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农民最辛苦的时节。“双抢”期间,农户一家人齐上阵都害怕忙不过来。“丢了扬叉就是扫把”,这句监利俗语,正是农民勤苦生活的体现。
天热的时候干农活是很苦的,太阳暴晒,挥汗如雨,就算身体扎实的人也可能会中暑晕倒。农民虽然对风吹日晒的生活习以为常,但是面对老天爷的酷热,夏天里,农民们往往在早上四五点钟就出门干活,就是为了趁早上天气凉快。干完活以后,他们再回来吃饭。
而我们老家农民每天一般只吃两餐,做饭,也就是做两餐而已。早上吃饭,叫早饭;晚上吃的饭,叫夜饭。因为赶时间,为了趁天亮的时候多做点事情,所以,常常空着肚子去干活,干到早饭时间才回来吃一餐。下午又要去干活,干到天黑了才吃晚饭。早饭和夜饭之间相隔的时间太长,所以,早饭非常重要。当然了,下午一点三点之间,如果肚子实在饿,农人会用茶水泡点饭来吃,至于菜,往往是早上没吃完的剩菜或者盐菜、咸豌豆和鲊胡椒等。
监利农民吃的早饭,可不是城里的人吃的早餐。虽然意义都是一样的,但是背后的生活不同。城里人早上起来去上班,肚子虽空,但是并不饿,为了防备饥饿,才吃了一些早餐。而农民早上四五点就开始干重活,到十点左右,已经超负荷劳动了四五个小时,体力消耗太大,盐分也流失得太多了,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饱餐一顿。所以,早上的这一顿饭,对农人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早上把一天最重的活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中午的时候,太阳毒辣,就只能干点轻松的活,这时候,如果事情不那么着急,农人就可以坐下来,慢慢吃,喝一杯酒,让体力慢慢恢复。让自己的心灵在辛苦地劳动之后,能得到一些安慰和满足。倘若家境小康的,这早饭时间必然有鱼肉,若还有卤菜,更是让人喜悦。吃着卤菜,喝着小酒,想一想田里的庄稼,想一想身边的儿女,不禁怡然自乐,能吃能喝,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做父亲的、做母亲的,劳累了半天,喝这样的早酒,便觉得一天中所有的辛苦付出,所有的劳累操心,都得到了回报,就感觉日子有盼头,生活有了幸福感。
农民的辛苦是有目共睹,早酒带给农人的安慰,也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农民的工作压力也没有过去那么繁重了。但是,早饭时间喝早酒的习惯流传了下来。一杯小酒,一锅好菜,是对那些两鬓霜花操劳一生的大爷大妈们难得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