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20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读书恰如百合开

  □ 陈桂珍

  十几年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谋生,要在两个城市间频繁辗转。每次出行,除了必带的随身物品,还有一拉杆箱的书。交通工具是绿皮火车,箱子被填得满满登登,吃力地拖拉着上下火车,大冬天累出一身汗。夏天更是窘迫,汗珠顺着发梢往下滴,眼睛被腌得生疼。常常觉得自己像守望麦田的农人,怀揣着微薄的梦想,踏着泥泞,在贫瘠的土地上深耕,期待丰收的快乐。

  每个周末在绿皮火车上晃荡,两个半小时的旅程,因为有书相伴,便不觉漫长。

  去时,读《文心雕龙》。那些繁难的文字,非得有一本大辞典方可顺畅阅读。即便读不很懂,依然喜欢文字里的那份感觉,常常在反复咀嚼咂摸中沉醉在古文绵绵密密的韵味里。

  归途,在张爱玲的似水流年里穿梭,感受她的孤绝、笃定、坚持和凉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最朴素却也是最难守住的承诺,胡兰成终究辜负了她。毕竟,幸福是两个人心心相印的经营。

  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数次坐火车往返两个城市,总是有书伴我晓行夜宿,风夕雨夕,旅途从不寂寞。

  一次上得火车,对面坐着一对老夫妇,我坐下时,他们在絮絮低语,看我拿出书本,两人相视一笑便自觉噤了声。其实,我是不怕喧嚣的人,一旦进入书本的世界,身外的嘈杂不会入耳入心。车到站,收拾书本下车,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向我竖起大拇指:“好姑娘!”礼貌地躬身致谢,内心浮起淡淡的喜悦。

  居家的日子,书更是不可或缺的伴侣。每天下班回到家,下碗面条,草草吃过,便蜷缩在被窝里,把书本摊开在拱起的膝盖上,于书海遨游。租住的房屋很简陋,没有暖气,天寒地冻的冬季,窗户被风一吹哐哐响,房屋冷得像冰窖一样,细瘦的十指冻得像胡萝卜一般。一页读完,便用下巴磨蹭着翻到下一页。从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余华的《活着》……一路读下来,内心越来越笃定、越来越安宁。走进书中,再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在他人的故事里反观自己的人生,在他人的悲辛中探寻人生的意义,在他人的奋斗中汲取生命拔节成长的力量……生活因种种打压苟延残喘,心灵因丰厚的阅读反而更盛大丰盈。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阅读,也许不能带来丰硕的物质收获,但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胸襟和境界。每一个被书香浸润的漫漫长夜,内心愈来愈安宁,愈来愈从容。阅读,让我于泥沙俱下的生活里看到珍珠的光泽;阅读,让我在一地鸡毛中寻觅到可爱与美好;阅读,给予我更澄澈明净的心,愈加珍重这凡俗烟火人间的坚硬与温柔。

  曾有友人发消息问我,可否借书与她共读。我欣然答应——读书恰如百合开,愉悦自己,芬芳他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世界又多一缕书香,何乐而不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