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西云
近日,我重新翻开《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再一次被书中的人物所感动。这本书以历史的角度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展示了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和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1988年5月完成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部作品中的人物特别是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仍有极大影响。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陕西黄土高原“双水村”的故事,以孙玉厚一家人的生活开启了故事的篇章,小说分为三部。
第一部描写的是1975年主人公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他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是始终保持着学习的习惯,热切关注着“双水村”之外的世界。第二部描写的是1979年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孙少平外出“闯世界”,女友田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孙少安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责任制。第三部写的是1982年,孙少平从到处漂泊的“揽工汉”,成为一名优秀的煤矿工人。孙少安在老家创业遇到困难、妻子患病死亡,孙少平的女友田晓霞在抗洪采访中光荣献身,孙少平自己为了救人也受了重伤。经历了种种打击之后,他们依然坚强地生活。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奋斗不息的坚韧品质,都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小说以孙少平一家作为重要的叙述对象,这一家人善良坚韧,虽然历经生活的艰难困苦,但是却能够相互成全,每个人都为对方着想,一路扶持着往前走。父亲孙玉厚淳朴憨厚,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任劳任怨,哥哥孙少安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责任制实行后,号召大家分组种田,并在村里率先盖起了砖窑,在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致富,最终为双水村盖了一座学校。在食不果腹的岁月里,弟弟孙少平坚持读书,关心时政,无论身在何处,都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读书,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他的生活由此变得充实,满足。读书,让他有了人生的理想与追求,有了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独特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作品中展现出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的奋斗精神,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他们都没有放弃希望,拼尽全力挣扎着,努力着。正如书中所言:“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人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平凡的世界》虽然描述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懂得在艰难困苦时期如何改变困境,如何做一个不向生活低头的平凡人;它也让我们懂得唯有奋斗,才是生命永恒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