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从“满天星”变“千亩金”

  (上接第1版)

  村“两委”率先在龙套片区动员农户将无生产路、无进出排水沟的300亩闲置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改造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田,并邀请村民代表现场观摩土地连片开发的每一个步骤。

  村委会同时与村民约定,在签订流转合同的“第一个五年”里,减去平整土地成本和运维费用后,支付村民每亩200元的流转费用。平整后的土地将以每亩600元价格出租给有实力、有技术的合作社或种田大户。到“第二个五年”,给村民的流转价格将涨到每亩500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潘新建又数次到潘木洋家中走访,“你把土地让出来,既可以机耕机种提高效率,又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一举两得。”

  村委会的实干、村里的点滴变化,潘木洋都看在眼里,左邻右舍也跑来做思想工作。不久后,潘木洋与村里签署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转让土地经营权5年。

  自2021年起,复兴村共分4期流转了1410亩低产田,出租给监利隆晟水稻种植合作社、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本村种田大户,让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民三方利益紧密联结,累计为村集体创收近60万元。

  从“后进村”摇身一变“先进生”,但潘新建又有了新的“麻烦”。

  天光乍亮,薄雾迷蒙。复兴村3组村民正卷起裤角、撸起袖子在田里干活。

  “书记,什么时候才轮到给我们的田平整啊?”赤脚站在水田里,弯腰插下一株秧苗后,村民姜桃珍向在田埂边现场踏勘的潘新建喊道。

  从死守一亩三分地,到追着流转自家农田。村民们的新期待,是复兴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得到的最情真意切的回应。

  正值夏播关键期,复兴村千亩虾田放水种谷,不久后也将迎来稻浪千里的丰收盛景。到那时,村里将启动新一轮千亩零散低产田连片整治,散落的“满天星”将逐步变成“千亩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