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

  □ 罗必鸿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封底介绍苏东坡,说他“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历经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苏东坡在风雨人生中从容前行,且如清风一样潇洒地度过了一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恰当地表现了他光风霁月、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境界。

  苏东坡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朝廷为官和地方主政时都颇有建树,但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迫害和打击。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罕见的全才。其文可比肩韩柳,诗可步武李杜,词在文坛独树一帜,书、画也堪称宋代大家。

  苏东坡在词坛上独领风骚。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在密州,遥望繁星皓月,思念着远方的弟弟,他写出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一首古今公认的最好的中秋词。

  在黄州贬所,他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气度之恢宏,境界之广阔,在词史上前所未有。

  在诗歌创作上,苏东坡的诗内容深广,表现手法多样,呈现绚丽多彩的风姿。他善于从人生的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找出规律,从自然风物中感悟人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的诗句,既优美动人,又令人深思。

  他热爱大自然,其山水诗歌清新优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在宋代与欧阳修齐名。他写的史论纵横捭阖,新颖而深刻,如《留侯论》《平王论》等。这些史论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

  他的书札、序跋及叙事纪游等文章,更是翻新出奇,生动活泼,具有美文的特质。

  苏东坡的画极富神韵,他尤其擅长画墨竹。他还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为后来的“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在书法方面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的漩涡之中,但他在精神上始终没有被击垮。他以坦荡开朗的胸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在逆境之下豁达快乐地享受人生。

  写作是苏东坡人生中的一大乐事。苏东坡对朋友说:“我一生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每每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孤独一人,将稍纵一逝的感受注入笔端,排解了郁闷,也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篇章。他的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都是在贬谪时所作。

  经历人生低谷的苏东坡,宠辱不惊,随遇而安,兴致勃勃地对待日常生活,快乐地享受每一天的时光。在贬谪的路上,他沿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每到新的地方,他就搭盖房屋,开荒种地。闲散的日子,读佛经,学养生术,练瑜伽,乐在其中。他是个美食家,除了鉴赏美酒外,还会酿造酒,试制出橘子酒、松酒、桂酒。潜心烧制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汤等美食的做法流传至今。他童心未泯,会津津乐道于炙烤羊脊骨的美味,会饶有兴致地品尝中原人不敢食用的海味。尝到荔枝的美味后,喜不自禁地赞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序里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他是从内心里喜欢上苏东坡了。苏东坡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还有他忧国忧民的至公之心、光明磊落的浩然之气、与人相处的涵容通达、吟啸且徐行于坎坷人生道路上的乐观从容。这些,都是《苏东坡传》以及苏东坡其人,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宝贵的精神食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