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田保姆”来了!

——长江大学专家走进荆州高新区蔬菜种植田传经送宝

  □ 记者 黄思明 孙颖

  “专家来了!”6月的骄阳下,荆州高新区杨井村蔬菜田里,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挤到专家们身边。

  丝瓜、苦瓜、茄子、青椒挂满枝头。“大家看,这个茄子长得不错吧? 现在土壤控水和追肥都很关键。”近日,在杨井村蔬菜大棚边,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王辉、饶贵珍专家随手捧起一只茄子,向当地菜农传授蔬菜种植之道。

  现在正是蔬菜采收和夏种季节,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与杨井村党总支一同开展“接地气惠民生 学党纪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到蔬菜大棚,专家团队一路走一路讲,为种植户们开展现场示范、技术交流和细致解答。杨井村党总支书记郭华说:“专家们不仅传授了种植技术,还极大鼓舞了菜农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技术、提产量、提品质的热情。”

  专家们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亲手示范。在场的菜农或坐或站,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拿出纸笔,认真记下种植技巧的关键词。

  “别看我们村子不大,却是远近闻名的绿色蔬菜种植示范村,国家级蔬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就在我们这儿。”郭华介绍起村里的蔬菜种植,自信满满。但种了多年的蔬菜,产品质量的管控、市场价格的波动、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病虫防治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村里的菜农。

  省科技特派员、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朱进教授经常奔走在杨井村蔬菜田里,是种植户最信任的专家。他从杨井村蔬菜产业实际出发,提出“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建议,鼓励菜农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专家对我们帮助很大。”一名菜农说,他们把“一年三茬”双高栽培技术等先进的科研成果“撒”到田野,使蔬菜种植由以前的一年“两耕两收”变为“三耕三收”,今年每亩地收成都在8000元左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