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雪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和根本之策,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期盼的现实需要。人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维度,其培养、壮大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培根铸魂的主渠道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准实践进路、赋能乡村振兴。
加强培根铸魂:铸就乡村振兴生力军
乡村振兴向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发出了真切呼唤,这就需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主要阵地的高职院校给予切实回应,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大批生力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理应担负起这一时代重任。基于此,一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他们施以最精心引导和栽培,“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爱党报国、敬业奉献、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努力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志扎根农村,培养更多助力乡村振兴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融入乡村振兴知识教育。要加大乡村振兴知识融入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中的力度,通过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社会考察、实践教学等环节,将乡村振兴内容融入育人全过程,提升学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和感知,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坚定其建设美丽家乡、服务乡村振兴、把汗水流在广袤田野里的信心和决心,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振兴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高职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三是融入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教育。要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纳入教学内容,设计学分,通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育以及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升服务乡村实践能力,形成崇尚工匠、崇尚劳动的人才观、劳动观,坚定做时代工匠、热爱劳动的追求和信念,激发到艰苦地区和行业从事“三农”、干事创业的意志,展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精神。
助力基层党建:培养乡村振兴领头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进行着力。一是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要积极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乡村党组织建设”形式,结对就个性化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和帮扶,重点围绕厘清农村党组织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提升组织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强化党组织的引领,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二是着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要围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通过专题辅导、网络课堂、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政策解读,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乡村振兴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树立新发展理念、掌握新工作方法、学会新工作技巧,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解力、执行力,锤炼干事创业过硬本领与能力,争做乡村振兴领头雁,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画卷。三是着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建立相应工作与考核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通过兼职、挂职、志愿者等方式服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围绕提升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常态化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切实化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困惑和农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驱动力。教育引导农民: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端上云间、走进田间、更“接地气”,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努力培养新时代“四有”新农民。一是提高农民政治素养。要大力宣传和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培养广大农民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引导他们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厚植广大农民爱农尚农的思想情怀,弘扬诚实守信、勤劳踏实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风尚,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自觉破除各种不良习俗,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三是加强对农民就业观念宣传教育。要积极加强党和国家农村就业扶助和惠农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在当地农村择业就业,同时,大力宣传身边脱贫致富、农业创业、示范带动等方面典型人物和事迹,促进广大农民转变传统择业观念,树立创新就业新理念,立志改变家乡面貌。四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要以乡村文化建设为载体、厚植文明乡风为目标,加强对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新时代农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充分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坚定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时代农民红色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通过有形无形、生动活泼的文化载体和呈现形式,对新时代农民进行红色革命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宣传和传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达到启智润心、塑造崇高精神风貌之目的,为乡村振兴培养大批凝心聚力、昂扬向上的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的新农民。
(作者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