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大中
唐朝中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知名诗人、一代文宗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别称张燕公。在官场跌宕起伏,前后三次为相罢相,执掌文坛三十年,是推动开元之治的重要人物。第一次罢相,是开元四年(716年)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在荆州工作和创作三个年头,留下不少传世诗篇,为荆州历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此,笔者选择几首张说荆州知名诗作予以赏析。
张说《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写道:“春色沅湘尽,三年客始回。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水漫荆门 出,山平郢路开。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开元四年(716年)农历四月初一,张说从岳州前往荆州赴任,写下此诗。诗中所说羊叔子,亦即文武双全的西晋开国元勋羊祜。晋武帝司马炎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同时,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是定策灭吴的关键人物。张说用“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张说《一柱观》写道:“旧说江陵观,初疑神化来。空山结云阁,绮靡随风回。奈何任一柱,斯焉容众材。奇功非长世,今馀草露台。”这座一柱观,是当时荆州知名的道观,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建筑特点——整个道观仅由一根巨大的立柱支撑。诗中表达了对一柱观美丽景色的欣赏,同时流露出古迹消逝的惋惜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张说《登九里台题樊姬墓》写道:“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怀沈尹禄,谁谙叔敖贤。万化茫无在,孤坟独岿然。北分阳台陌,南识郢城阡。漠漠渚宫树,苍苍云梦田。登高形胜出,访古令名传。自我来符守,因君树蕙荃。诗书将变俗,絺纩忽弥年。志阐三折后,愁值二毛前。伫立帝京路,遥心寄此篇。”樊姬墓位于荆州九里台,诗题和内容主要围绕樊姬墓展开,通过追忆楚国称霸历史和巾帼英雄樊姬事迹,表达对沧海桑田的感慨和对樊姬的敬仰。张说褒扬“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言简意赅,总结精辟,在史上广为流传。
张说《荆州亭入朝》写道:“巫山云雨峡,湘水洞庭波。九辨人犹摈,三秋雁始过。旃裘吴地尽,髫荐楚言多。不果朝宗愿,其如江汉何。”此诗是张说开元六年(718年)离开荆州、重返朝廷时所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倾诉,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朝廷的忠诚和期望,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佳作。
张说《同贺八送兖公赴荆州》写道:“畴昔同声友,骞飞出凤池。风云一荡薄,日月屡参差。此别黄叶下,前期安可知。谁怜楚南树,不为岁寒移。”诗中所说“兖公”是当时朝廷重臣陆象先。张说与陆象先同朝为官,志趣相投,友谊颇为深厚。陆象先赴荆州时,张说写下这首贺诗。但据笔者初步考证,此诗不是张说在荆州任职期间所写,其写作背景和具体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原荆州地委宣传部1982年主编的《历代诗人咏荆州》收录了一首《奉陪登南楼》,注明是张说诗作。但据笔者初步考证,此诗作者不是张说,而是尹懋,其为张说的岳州从事,官补阙,诗题应为《奉陪张燕公登南楼》。笔者相信,当时编者收录是有其理由的,所以认为诗作者究竟是谁尚待进一步考证。
在荆州期间,张说经历政治上的起伏变迁,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同时,张说的诗作也丰富了荆州的文化内涵,使这座古城在文学史上留下独特印记。张说与荆州的关系密不可分,他在荆州的政治生涯和诗歌创作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他人生和文学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