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繁华
三夏农忙,赖金辉和老伴趁着上午天气凉爽,正忙着在中稻田里扯稗草。
提起赖金辉,一个庄户人家的文化人。七十有三,身子硬朗,精神矍铄。他除了种13亩田外,还热心当地的文化公益事业。由于他经常参与周边民间团体活动,与诗联书社好友互动交流,给大家留下了良好印象,邻近白螺、尺八、朱河、桥市等地的文友无不称道他是个大好人。
赖金辉家住柘木乡赖桥村五组,是一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居住的小楼紧傍“天柘大道”,门前的“晒场”平坦洁净。墙面上一块鹅黄色的“荆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户”小牌与进门墙上柘木乡政府授予的“党员洁美之家”金字奖牌交相辉映。屋后的庭院紧连一块菜地,玉蓝浓绿,梨树挂果,蔬菜喜人。整个庭院温馨幽静,洁美怡人。
作为一名老党员,赖金辉讲党性,立党为公。人上年纪,初心不改。村里年轻的女支书上任,有人戏谑说:“从来未沾过干部边的农家女能挑起这个重担吗?”赖金辉听在心里,他认为必须站出来支持新干部开展工作。他自己曾担任过村支书,也担任过乡镇农技员,编撰过一本《棉花高产新技术》资料,深知村里工作开展起来有难度,新干部要打开局面真的不容易。于是,他抓住村里开展大小活动的契机,以自己的良苦用心和“老面子”,号召党员群众支持村干部的工作。一番谈笑,即兴吟诵,“雏凤清于老凤声,全凭老干为扶持。”说服大家凝心聚力。“只有支部稳定,村里才能发展。”几次深入交流终有效应,老党员们也不断给新干部打气,让女支书稳住了阵脚,工作有了进展。
赖金辉,思想先进,环保意识强。他与老伴合计,干脆把门前两条路“包”下来。门前的天柘路,他早晚都要扫扫捡捡,保持路面亮爽;傍河的步行道他也经常去打扫枯枝败叶,护坡巡查。几年来,两处路段清洁无污,洁美亮丽。
“书记夜话”会议上,新修一条田间生产路资金有缺口。他得知村里确实有困难就带头捐资,以自己的言行引领群众,大伙齐心有力量,如今,新修的生产路成了群众的“生财路”。人们还记得,通往新庄垸的一段路坑坑洼洼,颠簸难行,也是赖金辉掏钱买来两车鹅卵石垫铺平整,让人们顺利通行。
赖金辉认为,一名老党员要做好的事就是经营好自己的家,应以自身言行营造良好的家风。他说,这一辈子要听两个人的劝,一是听毛主席的话,戒骄戒躁,廉洁自律,不能滋生骄奢淫逸的思想。“铁心跟党走,忠诚担使命。”他把这一条幅挂在自己的房间,时刻提醒自己自律。二是要听老婆的劝,老婆的话一定是约束丈夫言行的,她不会让你去做不应有的事。再则,要严格要求子辈。每次与儿子见面,他就加紧教育,让他们打好自己的工,理好自己的家,不搞歪门邪道,凭正道取财。为此,老人每逢春节撰联,总要写勤俭、平安、和睦、孝顺的内容。他说,只有家庭安定团结,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而今,赖金辉一家老少和睦,其乐融融。三个儿子孝敬爹娘,问寒问暖,关心二老身心健康。俩老人在家除了种田,庭院打理得也很时尚。俩老人不抹牌不爱坐人家,一有空就勤收拾,勤打扫,房前屋后一片靓丽。
赖金辉,人老心亮,谈吐自如。与人交往中活跃大方,他说:“我的文章我的戏,要用来发展柘木乡文化事业。”事实如此,走进他的房间,窗明几净,翰墨飘香。那一大摞用宣纸写成的条幅,有时代新语、毛泽东诗词、名言警句等等。其中一张“虾稻飘香”的横幅更是飘柔遒劲、挥洒自如。墩台上的婚丧喜事、知人待客、行书走柬,他都到场提笔挥毫,义务帮忙,左邻右舍的大门联不少也都是他的笔墨金辉。
2009年,没有人要求,也没有任何经费,赖金辉出面邀请当地十几名书法爱好者,组织成立了柘木书法协会。自掏腰包开展书法交流活动,邀请当地文化站和周边乡镇书法社负责人作指导,让会员切磋技艺,交流心得,联络感情。书法协会至今已经营15年,都是他垫钱开支,一手维持。2018年,赖金辉又出面组织成立了赖桥诗联书社,串联文友,组织稿件,联络交流等等事项就靠他全力张罗。大家点赞说:“赖老真心实意为大家服务,我们打心眼里佩服!”
赖金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一生秉持勤奋耕耘不问收获的理念,把自己的初心融入乡村振兴之中,余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