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国茂
今年父亲节,我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出差。最近北京持续高温,而果洛州的大山里气温还不到10摄氏度。一大早,大闺女就给我发微信:父亲节快乐!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却让我在微凉的青藏高原感到阵阵暖意。
早餐后,我们从班玛县出发,奔赴下一个目的地达日县。路程约2个半小时。一路上海拔越来越高,植被越来越少,高反越来越明显。坐在车上,我们尽量保持沉默,要么看窗外的风景,要么闭目休息。陪同的省接待办老赵坐在副驾驶座上,时不时和司机聊聊天,一来打发时间,二来帮司机提提神。老赵是一名军转干部,工作很细心很认真,此行给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通过他们的聊天得知,老赵的儿子去年考上军校,就读于解放军后勤学院。昨天他儿子给他发信息,说明天父亲节,给他买了礼物,今天应该可以寄到家。老赵说这是儿子第一次给他买礼物,虽然出差在外不能第一时间收到,但还是很高兴,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他说这都是部队教育培养的结果。看着老赵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很是感同身受。一个男人撑起一片天,为一个家奔波劳累始终心甘情愿,真正的价值莫过于此,所求回报也莫过于此。
到达达日县,我们一行入住县接待中心。随行医生给我测量血氧饱和度,我的指数才85,医生建议赶紧吸氧。躺在床上一边吸氧,一边刷抖音视频。刷到二姐发的视频——《爸爸您别走》,我顿时没有了睡意。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5年了,难得二姐有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以这种方式怀念父亲。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生勤勉,知书达礼,热心帮人,口碑很好,在家族有很高威望,也深受乡亲们敬重。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总是人来人往,有借钱借粮的,有请求出面调解家庭矛盾的,有请求帮忙拿主意、主持红白喜事的,也有路过歇脚的,父亲总是有求必应,热心帮忙。对待公家的事,对待族人村民请托的事,父亲比自家的事还要上心,有时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帮忙。为这些,母亲没少数落父亲。可父亲总说,一个人遇到了难事,不是走投无路了,是不会放下身段去求人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所以母亲数落归数落,父亲该帮忙还是照样帮忙。父亲去世后,十里八乡的人都觉得惋惜,经常有人念叨父亲的好。父亲虽然走的有点早,我们觉得父亲这辈子是值得的。有这样的父亲,我们做子女的感到很骄傲。
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作为一名党员凡事都要模范带头”,这是父亲对共产党员这个称谓最深刻的理解。听母亲讲,在人民公社大集体那些年,父亲长年在外面忙,家里老小十来口人,全靠母亲带着大姐、二姐下地挣工分。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以后,头些年粮食产量比较低,很多家庭口粮经常青黄不接,大家交公粮的积极性不高,村里工作难做,父亲总是带头交公粮,每年第一个完成。我的家乡地处江汉平原、长江边上,母亲河在孕育故乡肥沃土地的同时,也带给乡亲们十年九患的自然灾难。由此,每到冬天,兴修水利的任务非常重,家家户户的劳力都要吃住在大堤上,手挖肩挑,一筐一筐的清淤固堤。作为共产党员,父亲每年都是第一个卷起裤腿、跳进河里带头干,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带动大家。年轻的时候不注意保护膝盖,落下了风湿关节炎的毛病,一到阴雨天就疼,后半辈子基本每天靠服药维持。父亲把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能够成为组织的人,是他一生的荣耀。我参军入伍后,每次写信,父亲总是提醒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最关心的是写入党申请书了没有? 组织关系解决没有? 父亲的言传身教、谆谆叮嘱,是我在部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进步的根本遵循和指路明灯。
父亲是一名慈爱的长辈,又是一名严厉的家长。父亲非常疼爱后辈,每次外出回来,总会给我们带好吃的,糖果啊饼干啦,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成为了我们无尽的美好回忆。因为有好吃的,小时候我总是黏着父亲,由此左右邻居叔叔伯伯们都戏称我是父亲的小尾巴。父亲口才很好,小时候我们姐弟经常围坐在父亲身旁,听他讲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父亲讲的故事,有历史典故的,有神话传说的,有家风家教的,无论长短都充满正能量,潜移默化地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父亲对后人的管教非常严厉。除了偷鸡摸狗、贪占小便宜是他不能容忍外,行为端庄、举止规范也是他非常在意的。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做相,吃饭要端碗,饭要吃干净,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头发长了要理,衣服破了要补,早睡早起,等等,这些小节细节,如同清规戒律一般时刻伴随在我们左右,天天念叨,时时提醒。父亲的理念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宁可自己关起门来打骂,也决不让外面的人戳脊梁骨。父亲晚年经常说,他这辈子最欣慰的不是哪个后辈有多大出息,而是养育子女7个、二代三代四代加起来几十人,没有一个走歪路邪路的。父亲的执念我们后辈须臾不敢忘却,时时遵照执行。
在我们姐弟7人心中,父亲既是我们的依靠,也是我们的榜样。不管是做儿子的,还是做女儿的,我们做人做事、待人接物、治家方式,多多少少都有父亲的影子。父亲离开我们15年了,子辈孙辈们仍时常以不同的方式怀念他。只要聚在一起,共同的话题总会有关于父亲的故事。后来,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就叫“肖老爹的子孙后代们”。这个群,把我们一大家子,二代三代四代加起来50多口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个群名,让我们50多人感到好像始终在父亲的庇护下成长生活。
那天的微信朋友圈几乎都是关于赞誉、怀念父亲的。我反复翻看二姐发的抖音视频,歌曲《爸爸您别走》让我思绪万千。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禁不住潸然泪下。此时此刻,我站在地球屋脊,感觉离父亲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