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7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1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樟树无处不风光

  □ 彭桂生

  全国以树冠名的市县级城市不到10个,据我所知,仅有四川的攀枝花市、吉林的榆树市和梨树县、黑龙江的木兰县、福建的柘荣县,湖北的来凤县、云南的石屏县,再就是江西的樟树市。

  樟树市是一个集历史、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药业、酒业和盐化工业而闻名,尤以“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而享誉中外,是一个值得观光、探索和了解的地方。樟树市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古老小镇、撤县(原清江县)建市36年的年轻城市,就像一棵四季苍翠、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樟树,它是具有灵性的树仲,护佑那1291平方公里,63万多子民避邪、长寿和吉祥如意。

  得天独厚的樟树市,连地名也是独一无二、不同凡响的,符合地方特色。就樟树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常绿阔叶大乔木树种,姿态优美,香味醇厚,结实得像一把巨伞,既能遮阳挡雨,还能送来阵阵淡雅清香。炎炎夏日,许多人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摆龙门阵,享受那份难得的清凉与宁静。

  樟树能净化有毒气体和粉尘,全身上下都具有许多奇妙药用功能,如被蚊虫叮咬,摘两片树叶揉碎涂抹,很快就能止痒。樟树叶能制成樟脑丸驱虫,果实可用来煮茶喝,有散寒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种子晒干后,可以榨油作为工业用油,也可做成枕芯,伴你安然入眠,所以深受百姓喜爱。

  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美丽多情的樟树市宛如一支动听的歌、一首深情的诗、一幅优美的画,萦绕耳畔,宛若眼前,让人清心眀目,心旷神怡。

  樟树是一支动听的歌

  每座城市都有她悠久的历史风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伴随她脚步和身影的一首进行曲、地域歌和代表作,意欲铭刻在人们心里、流传在历史长河中。如《我爱北京天安门》《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新疆好地方》和《洪湖水浪打浪》等经典歌曲,人们耳熟能详,经久不衰。记住了歌曲,就等于记住了这座城市,记住了这份独具魅力的美好。樟树市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市歌,她的歌名叫《樟树·可爱的家乡》,词作者是知名学者、樟树人龚兆岗,为家乡量身制作。

  歌词大意是:“八省通衢达海通江,阁皂山美旖旎风光。吴城筑卫城古迹名扬,赣中大地鱼米之乡,奔腾不息美赣江,山清水秀我的家乡;药业摇篮荟萃樟帮,四特美酒浓郁飘香,盐化新城造福一方,樟树古镇源远流长,钟灵毓秀美鹿江,繁荣昌盛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华丽的词藻,悠扬的旋律,沁人心脾,余言绕梁。

  这首歌高度概括和浓缩了樟树市的精华,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还通过歌词描绘了樟树地区的自然美景、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歌词中提到的“八省通衢达海通江”“阁皂山美旖旎风光”“吴城筑卫城古迹名扬”“赣中大地鱼米之乡”“奔腾不息美赣江”等,展现了樟树市作为“八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阁皂山的美景、吴城的古迹、赣中大地的富饶。

  此外,歌词还提到了樟树市作为“药都”和“盐化新城”的特点,以及“四特美酒浓郁飘香”的文化特色,展现了樟树市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把美丽多情的樟树市展示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让樟树人颇感自豪和骄傲。

  一首歌一座城,一座城一群人,一群人一条心。她唱出了时代的发展嬗变,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真挚感情,这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载体,也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和耀眼名片。她就象奋斗的号角,战斗的鼓声,愉悦着人们的生活,燃烧着人们的激情,鼓舞着樟树儿女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去创造新的更大的人间奇迹和辉煌。

  樟树是一首绝妙的诗

  樟树市,因树而得名,因酒而立市,因药而享誉,因盐而闻世。在这片富饶又神奇的土地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情浓郁,魅力无限,缕缕药香里描不尽诗情画意,杯杯甘醇中道不尽酣畅淋漓。

  博大精深的药俗文化和酒文化,皆可入诗入画,亦能且歌且舞,并深深吸引和打动着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他们有感于斯,钟情于斯,纵情挥笔写下了无数绚丽多彩且发自肺腑的诗篇,樟树也为诗人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素材和难得的景致,画在诗中,诗在画里,诗画兼蓄,情景交融,交相辉映。“层层碧嶂来无尽,滚滚清江远莫追”,这是古人对樟树山川形胜的绝好描绘。

  赞美樟树的诗词佳作古往今来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咏春诗有宋·舒岳祥的《樟树》:“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尽情描绘了一棵樟树的景象,樟树的枝干像一条蜿蜒的龙在平地上穿行,树的高干半空中迎风经受寒风和雨水的侵袭。春天来临时,树上的红叶像片片流动的火焰,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吟夏诗有南宋·戴复古《大热五首 其四》:“门前五巨樟,枝叶龙蛇舞。半空隔天日,六月不知暑”。还有“云月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题航子》等等,俯道皆拾,不胜枚举。

  这些经典诗词歌赋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樟树在不同季节中的美丽与坚韧,以及人们对樟树的喜爱和敬仰。

  龚兆岗也饱含深情地创作了一首词赋《沁园春·故乡樟树赞》:“璀璨明珠,四会要冲,达海通江。傍赣江绶带,神奇古老,通衢八省,鱼米飘香。筑卫吴城,三皇宫伟,阁皂山美紫气香。山水秀,古迹名胜妙,旖旎风光。民间艺术流长,风淳厚,美名声远扬。药都风采舞,道教真谛,奇葩盖世,荟萃樟帮。美酒四特,清纯浓郁,盐化城雄民富强。英豪聚,政通民乐业,地久天长”。

  樟树笔直发达,直直的树干挺立在天地之间,那树冠高耸入天,红色的霞光沐浴着枝叶,何其高大壮美啊。而樟树这座城市,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历经风雪雨霜,迎接寒来暑往,沐风浴雨,傲雪凌霜,依然清新繁茂,不屈不挠,顽强生长。始终用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姿态屹立于世,展示于人。特别给人以神清气爽、壮志凌云、斗志昂扬的精神支撑。正是:枝繁叶茂如翡翠,芬芳不老似琼瑶。绿荫浓密遮春光,四季永驻诗意长。

  樟树是一幅优美的画

  樟树市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古文化遗址众多,有墓葬、古建筑、石雕、碑刻等文物保护点10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已有4500多年历史,是已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吴城商代遗址打破“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赣江东岸的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蟠衍100余千米,面积6860公顷,史称“清江碧嶂”,以其“行如阁、色如皂”而得名,宋代以来,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的誉称,山上名胜众多,群峰叠翠、云雾缭绕,楼台凉亭、小桥流水,万紫千红、风光秀丽、美不胜收,宛如人间仙境。

  如今樟树市变化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一江两岸发展蓝图已初步绘就,按照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新城的建设时序上把城市道路、公园建设、街区绿化放在首位,新增3座公园、5条城市绿廊、1座观景天桥,绿化面积约达1044亩,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更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游憩的绿色空间。

  身临其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可一饱眼福,又能大饱口福,尽情游览阁皂山、临江古府、三皇宫和鸣水桥;欣赏享有两块国字招牌的香樟剪纸和樟树版画;品尝樟树特色小吃,如樟树拌粉、“猴子包面”清汤、冻粉、春丝面条、永泰板鸭、糟头鸡、霉豆腐等等,都让你眼花缭乱,垂涎三尺,乐不思返。

  美丽的樟树市取得的突飞猛进卓越成就,令人惊叹和折服。樟树药交会自1958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54届,2013年,樟树市就被授予“中国药都”称号,还获得“综合实力”“中国幸福”“绿色发展”“投资潜力”“全面小康指数”“农业农村创新典型”“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等10多项国家级金字招牌。

  樟树美并非美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奇妙之处,更重要的是美在这个城市的内核和精神层面。

  樟树美美在个性。根植在樟树人骨子里和城市性格中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坚韧包容、诚信友善的精神,源于这片土地上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与渐进。

  樟树美美在情感。樟树市是一座充满着历史记忆和人文温度的城市,在这里山与水、人与人,建立了一种类似家乡与亲人的熟悉和亲近,走近她如沐春风,阅读她余味无穷。

  樟树美美在内涵。樟树市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有青年特色夜校;有上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尤其是农村这份美,不单是漂亮的小车楼房、别致精美的庭院、通畅整洁的道路、生动多彩的墙绘等,更是淳朴自然的文明乡风,这份美是村民的安居乐业,更是村庄的和谐稳定与勃勃生机。

  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柴米油盐,自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由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都充分体现党的普惠政策落地生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入人心,让老百姓真正有了安全感、获得感、尊严感、舒适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清晨的朝霞绚丽璀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将东方染成一片金黄色,阳光的温柔与赣江水的宁静交织在一起,绘就了樟树市一幅熠熠生辉的动人画卷。目之所及,心之所想,谁不说咱家乡好? 我可爱的家乡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座闪耀夺目的灯塔、一片宁静安谧的海湾,她就是充满神奇魅力、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药都”樟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