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7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元稹“江陵诗”的三个特点

  □余大中

  中唐诗人元稹,字微之、威明,别名元九、元才子、元相国。长庆二年(822年)以工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但在此前的元和五年(810年),曾因与宦官仇士良、刘士元驿站争厅事件,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开始了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其中在荆州六个年头,是他人生仕途的重要阶段,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有当代文献统计,元稹在荆州期间的诗作现存252首,人称“江陵诗”。笔者在此概述元稹江陵诗的三个突出特点,敬请方家斧正。

  其一,元稹江陵诗蕴涵地道的“荆州范”。深受荆州历史、文化、地理的熏陶和影响,这些诗歌中多次出现荆州、江陵、沙市、松滋、石首等相关地名,融入楚文化元素,突出荆州的模样、味道、特色以及风土人情,成为史上吟咏荆州的佳篇,至今依然是研究荆州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献。本文举例赏析几首元稹江陵诗代表作。

  元稹《楚歌十首(江陵时作)》组诗,采用五言排律形式,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原荆州地委宣传部1982年主编的《历代诗人咏荆州》选录了其中三首:“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惧盈因邓曼,罢猎为樊姬。盛德留金石,清风鉴薄帷。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诗中描绘楚国山川、风物、典故和历史人物,展现楚国的壮丽与悲凉,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诗人的深刻思考。

  元稹《江陵三梦》是一组以梦境为题材的诗歌,诗中描述元稹自己在江陵的梦境,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元稹江陵诗的佳作。元稹《放言五首》七律组诗,表达自己被贬江陵后的心情和对当时生活的感慨,韵高体律,意古词新,展现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元稹《遣病十首》《六年春遣怀八首》,反映自己在荆州期间患病的心情和境况,描述与病痛的斗争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元稹《卢头陀诗》写道:“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缘会此生休。”这首诗通过对卢师修行历程的描绘,展示禅宗修行者对自性的探索和思想的超越,充满禅宗的哲理和思考,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佳作。

  其二,元稹江陵诗成就知名的“元和体”。贞元十八年(802年)冬,三十岁的白居易和二十四岁的元稹在参加中书判拔萃科考时结识。两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世称“元白”。元白情谊,始以诗交,终以诗决。从贞元十八年(802年)开始,到大和五年(831年)元稹逝世为止,元白诗歌唱和三十年,唱和之作逾千首,成为诗歌唱和史上美谈。元白诗中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中短篇杂体诗,世称“元和体”,从衣冠士子到闾阎下俚都广为传诵。

  据当代文献统计,元稹在荆州期间,元白唱和共106首。按年度计,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将赴江陵途中17首诗寄给白居易,白居易选择10首以和。白居易给元稹《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当年唱和60首。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丁母忧返回下邽,后又失去爱女金銮子,情绪悲恸低落,当年唱和只有2首。元和七年(812年),元稹忙于编次以往诗作,当年唱和只有3首。元和八年(813年),元稹患疟疾长久未逾,当年仅有元稹和诗1首。元和九年(814年),二人唱和14首。元和十年(815年)春,元稹离开江陵、返回长安,当年唱和26首。

  元稹荆州期间,白唱元和特色有五点:一是元稹被贬,白居易打抱不平,以情感驱使文笔,让诗歌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给对方以安慰。二是白居易和元稹心有灵犀,原唱与和诗的诗意相互生发、相互补充,形成浑然一体的完整主题。三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通过特定的景色描写,烘托和表达白居易和元稹内心的真实情感。四是白居易与元稹大量运用“和韵”唱和,从韵脚用字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的“依韵”,到以原诗韵脚为韵脚而不按其次序的“用韵”,再到用原诗韵脚且先后次序相同的“次韵”(亦称“步韵”),艺术匠心独具,张扬出不断攀登高峰的无限魅力。五是在形制上呈现出篇幅见长的趋势,言不尽而意绵长,给人以气势恢弘的感觉。如白居易唱诗《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元稹和诗《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等,都是宏篇巨制。

  其三,元稹江陵诗痛陈自己的“情殇地”。江陵是元稹人生的谷底,也是他的情殇地。在荆州期间,元稹的家庭生活也经历了重要变化。经过好友李景俭的安排,元稹于元和六年(811年)在江陵纳安仙嫔为妾,二人育有一子元荆。然而,元和九年(814年)安仙嫔病故,对元稹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更多情感色彩。安仙嫔去世后,元稹写有《葬安氏志》一文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元稹对安仙嫔留下的儿子元荆更是爱抚有加,元荆夭折后,元稹写有《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哀悼,其第十首写道:“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若是愁肠终不断,一年添得一声啼。”

  元稹在荆州期间的诗作涵盖了多种题材和风格,既有表达个人情感和自己心境的诗歌,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