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是温庭筠重要的人生驿站和创作源泉

  □余大中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八岁丧父,十二岁时由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施以援手,带着温庭筠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大和四年(830年)段文昌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在荆州游学数载,深受楚文化熏陶。大和六年(832年)段文昌任西川节度使,温庭筠随同离荆入蜀。咸通元年(860年)温庭筠又来往于襄阳和江陵之间,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等人诗词唱和。咸通二年(861年)温庭筠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咸通四年(863年)去扬州,之后再未回荆州。粗略计算,温庭筠先后客居江陵六七个年头,与荆州有着深厚渊源。在此略举温庭筠荆州诗作四首,以飨读者。

  温庭筠《渚宫晚春寄秦地友人》写道:“风华已眇然,独立思江天。凫雁野塘水,牛羊春草烟。秦原晓重叠,灞浪夜潺湲。今日思归客,愁容在镜悬。”此诗是温庭筠在江陵,因思念远在秦地的友人所作。诗中“渚宫”是楚国宫苑之一,主要用于楚王外出狩猎、游玩巡视、盟会歇息。渚宫在唐代很有名气,被视为楚地代名词。温庭筠好友余知古著有杂记《渚宫旧事》,记录了大量与荆楚相关的事迹。这首诗以晚春的渚宫为背景,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愁苦,体现了温庭筠诗歌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深刻内涵,是为佳作。

  温庭筠《寄渚宫遗民弘里生》写道:“柳弱湖堤曲,篱疏水巷深。酒阑初促席,歌罢欲分襟。波月欺华烛,汀云润故琴。镜清花并蒂,床冷簟连心。荷叠平桥暗,萍稀败舫沉。城头五通鼓,窗外万家砧。异县鱼投浪,当年鸟共林。八行香未灭,千里梦难寻。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好音。他时因咏作,犹得比南金。”此诗是温庭筠寄给好友段成式的。渚宫借指江陵,弘里生指段成式。通过湖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和离别的不舍。“异县鱼投浪,当年鸟共林”“八行香未灭,千里梦难寻”等名句,是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温庭筠诗歌以辞藻华丽、风格婉约著称,此诗也不例外,是温庭筠的代表作。

  温庭筠《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写道:“桂栋坐清晓,瑶琴商凤丝。况闻楚泽香,适与秋风期。遂从棹萍客,静啸烟草湄。倒影回澹荡,愁红媚涟漪。湘茎久鲜涩,宿雨增离披。而我江海意,楚游动梦思。北渚水云叶,南塘烟雾枝。岂亡台榭芳,独与鸥鸟知。珠坠鱼迸浅,影多凫泛迟。落英不可攀,返照昏澄陂。”这是一首描绘观赏芙蓉池美景的诗歌,充满诗情画意,展现高超艺术,倾诉深邃情感,也是温庭筠诗歌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温庭筠《送人东游》写道:“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关于这首诗所送何人,史料记载不详。笔者认同此诗送女诗人鱼玄机之说。鱼玄机于咸通元年至咸通二年(860—861年)在荆州寻找夫君李亿期间,与温庭筠亦有诗作往来。咸通二年(861年)秋,因为没有找到李亿,鱼玄机决定东游,温庭筠写下这首《送人东游》,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有秋景而无伤秋之情,与人别而不纵悲情。鱼玄机则以《送别》相和:“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惆怅春风楚江暮,鸳鸯一只失群飞。”充满哀怨和感慨,表达对离别的忧虑和无尽的惆怅。

  总之,荆州是温庭筠重要的人生驿站和创作源泉。温庭筠在荆州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充满波折,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