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4版:健康周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徐明芳:守护“小世界”里的“大健康”

    徐明芳在为患者做检查。

  □ 记者 彭蔚 特约记者 夏自宇 通讯员 鲁萌 胡艺之

  人物名片:徐明芳,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二病区副主任。

  作为医学博士,她把患者的需求当成召唤,把救治的责任视为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医德医风先进个人,获得荆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荆州市“优秀医师”等荣誉。

  精准鉴别:细微之处见真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似小小的耳朵里面,却藏着大大的世界。对徐明芳来说,这个世界大到影响人体全身,却又时刻装在她的脑海中,了如指掌。

  耳内镜手术,不用额外切口,从自然的外耳道进入操作,在内镜下解决中耳内耳病变,创伤更小、恢复期更短。近几年,这一技术在耳科诊治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18岁的小苏(化姓)幼时听力下降,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多年来疗效不佳,于是找到了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在全面分析小苏各项检查结果后,徐明芳发现,神经性耳聋并不能很好解释其症状,于是决定用耳内镜探查。

  术中,徐明芳明确其为先天性胆脂瘤。“因为小苏的咽鼓管功能良好,帮助排出了大部分胆脂瘤,所以才迷惑了之前的接诊医生。但残留的胆脂瘤正好破坏了最关键的听小骨部分,并且已经部分破坏了面神经骨管,如果不及时手术,等待她的必将是面瘫。”

  术后,花样年华的小苏避免了面瘫,还恢复了正常听力,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感激。

  医者之道:医患双向给予的治疗信心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徐明芳这样形容自己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她接触的很多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情绪低落,甚至“破罐子破摔”。每当遇到这样的患者,徐明芳都会和他们充分沟通交流,减轻对方的思想压力。

  在外地经商的黄先生(化姓)回荆探亲时,出现双侧鼻腔反复大量出血。之前,他已经历了多次鼻腔填塞及手术,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徐明芳告诉他,“鼻出血可大可小,但最终都会治好。没有出不了院的鼻出血!”这话,像一颗定心丸,让黄先生放松心情去接受治疗,并逐渐康复。

  在徐明芳看来,这种信心是一种“双向奔赴”。看到患者的情况日渐好转,也给了她更多信心。

  锤炼医技:敢为人先锐意进取

  “减少患者痛苦,给予患者最佳治疗效果”,是徐明芳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她不断追求的目标。

  10年前,陈先生(化姓)声音持续嘶哑1个月后,被诊断为喉癌。作为接诊医生的徐明芳向他介绍了一项新技术——经口支撑喉镜下激光手术,它避免了传统手术的颈部切口和气管造瘘,从而降低了绝大部分术后并发症,非常适合早期喉部病变患者。

  在徐明芳的耐心讲解和鼓励下,陈先生接受了这项新技术。时至今日,陈先生都万分庆幸当初作出的正确选择。“正是徐医生科学严谨的讲解,让我有了信心。激光手术极大减少了手术创伤,让我少受了很多罪。”

  从医15年,徐明芳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前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6项。其中,“耳内镜下鼓室体瘤切除术”获院内二等奖。她在荆州地区率先开展持续灌流模式下耳内镜手术,实现全耳内镜下病灶清除+鼓室成形术,提高患者疗效的同时实现真正微创。她多次代表耳鼻喉科参加省内临床技能及手术视频比赛,获湖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湖北省鼻内镜手术视频大赛三等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徐明芳表示,作为一名医生,责任与义务比肩、挑战与机遇并存,将始终不忘初心、不负患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