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势如破竹的改革,得到南湖人的全力支持:将南湖机械总厂改制成为由国有股东绝对控股、骨干员工参股的混合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决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风险制约、激励机制……
2015年11月,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荆州南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为实现“强主业、补短板、建体系”的目标,市政府与企业一起谋划,放眼全国选择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实地考察10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最终选择与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主业并购”。
为加快推进重组步伐,在市委、市政府和航天科工集团的主导下,通过“过桥并购”,首先与航天科工集团资产公司以“增资+转让”的方式重组,再由资产公司向二院二十三所转让股份。
2016年11月,航天南湖重组并入航天科工集团,转变为中央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4个月完成原计划2年多的重组工作,以“航天速度”创造“荆州奇迹”。
重组后的航天南湖,持续坚持改革创新,圆满完成2020年—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至2023年,对比改革前,航天南湖实行股权激励,企业从干部到一线员工,迸发出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激情,企业经营绩效大幅提升。
科创板上市“航天速度”开辟市场新空间
改革,打开新天地。
航天南湖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高度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和前沿技术预研,开展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掌握了多项雷达核心技术,积累了丰富的雷达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经验,成功中标多型新型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研制项目。
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答案仍然只有两个字——“改革”。
由于航天南湖前期改制重组工作彻底、规范,且运营成熟、极具发展潜力,被航天科工集团力推为首批科创板上市申报公司,此举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市政府国资委的帮助下,经一系列政策的引导扶持,航天南湖加大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力度,加快科创板上市步伐,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竖标杆”的原则,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工作,通过了上市辅导、上交所问询审核、证监会注册、上市询价发行等系列程序。
2023年5月18日,是所有航天南湖人值得骄傲的日子。
这一天,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上市发行价为21.17元/股,发行数量为8431.27万股,募资总额约为17.85亿元,募资净额约为16.57亿元。拿下航天科工系在科创板的“首个IPO”,成为湖北省当年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成为了我市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弥补了荆州科创板企业空白。
“企业持续改革,才有了我们普通职工现在的幸福生活!”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6岁的陈龙,已在航天南湖工作37年,见证了企业的成长。借上市的风口,陈龙从老职工一跃成为新股东。
如今,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三会”运作逐步规范、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动能持续释放、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公司研发布局持续优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完善,航天南湖良性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
在上市公司普遍下跌的大环境中,航天南湖股价、市值实现正增长,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90%,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园区建成“数字南湖”释放发展新活力
夏日骄阳下,大型货车穿行在整齐的厂房间,工人们正在运输安装设备,特色绿化已见雏形……今年5月,位于荆州经开区的航天南湖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完工,企业正在进行整体搬迁,8月下旬园区将正式运营。届时,航天南湖智能制造水平将整体提升,产能也将进一步增强。
“航天速度”将为荆州建设千亿园区注入新动能。航天南湖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辉华表示,公司计划以新产业园投入运营为契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创“数字南湖”新局面。
一路走来,改革创新始终是航天南湖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无到有,航天南湖先后研制了10多型雷达装备,为国防事业屡立战功。
未来,航天南湖将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守强军首责,聚焦主责主业,聚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发展,凝心聚智、团结协作,将公司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防空预警雷达企业。
走“改革路”、打“创新牌”,在竞速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上,航天南湖将继续向“新”而行、以“质”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