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1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文保专家受邀参加央视《简牍探中华》创作研讨会

    荆州文保中心修复的楚简。(记者 张梦瑶 摄)

  本报讯(记者张新贺田梓卢艳)8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应邀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媒体和主创代表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荆州出土了大批简牍,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都在荆州完成修护。如何实现简牍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昨日,记者连线采访了方北松。

  方北松认为,《简牍探中华》节目不仅关注简牍所载内容,还力求挖掘最贴近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让一批批珍贵简牍重新“开口说话”。节目获得广大年轻观众喜爱,令人倍感振奋,这是传承历史文脉的有益尝试。

  据介绍,《简牍探中华》共11期,其中第4期揭秘荆州张家山汉简里的中华故事。节目聚焦的张家山汉简共计2000余枚,包括我国首次出土的大规模汉代律令;出土于张家山汉墓的《引书》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导引学专著,其记载的导引保健操,对如今的“广播体操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节目中,与会专家结合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奏谳书》《汉律十六章》《功令》等原始记录,深入浅出地解读西汉初年在法律、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条文,揭示其中的丰厚内涵与深远意义。

  “近年来,荆州出土了大量战国、秦代、西汉时期的简牍,内容丰富、价值极高,其中包含诗经、论语、国语等典籍文献,甚至可能还有失传千年的《乐》。”方北松说,简牍用文字非常明确地记载了哲学、医学、科学、法律等内容,研究简牍对于我们认知古代社会具有重大价值。

  简牍保护与修复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事业。方北松表示,将带领团队认真做好荆州出土的楚汉简牍的保护修复工作,以及著名的海昏侯简、云南河泊所汉简等简牍的保护工作,打造楚文物保护科技创新窗口,让古文字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