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羽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践充分表明,坚持人民至上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就能够给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强大的支柱、最深厚的底气、最坚实的信心。
坚持人民至上,要站稳人民立场推动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建设要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改革更要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站稳人民立场,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必须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作为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的根本考量。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走好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持人民至上,要顺应人民愿望推动改革。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老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把群众的身边事、日常事、贴心事融入改革各方面,聚焦群众遇到的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各方面难题,从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改革要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展开,确保在民众呼声中找到方向和动力,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人民至上,要遵循利民导向推动改革。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主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人民的评价最权威,人民的感受最真实。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要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真抓实干、稳扎稳打;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致力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等实事,围绕群众切身利益、最关心的事而运行,实实在在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到为民造福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荆州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探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改革成果。
(作者单位:荆州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