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2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荆州宣讲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 任亚楠 付利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特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的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率和效益,增强经济韧性和活力。目前,我国仍面临科研创新投入不足、制度环境不健全、人才支撑不够等现实困境。因此,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生产力向新质态跃升,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依法保护、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不断增强全社会产权保护意识,加大保护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加强立法、严明执法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在人民群众中形成良好预期,激活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同时,还要构建与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有效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保障,必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并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等为基本导向,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的轨道上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各项改革。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供给。破除区域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斩断地方保护主义利益链条,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集聚、优化配置。深化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的创业创新潜能,畅通经济内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强化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落实各领域、各区域科研创新中心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各类科创研发机构、创新中心、企业科研部门等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集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深入开展协同科研、融合科研,不断提升高端科研平台的功能与水平。探索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领域研究中心建设、重大创新项目实施财政资金资助、国有平台持股获益的模式。

  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未来要围绕支持前沿性、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继续降低民营企业重大创新的研发成本和技术风险。推动科技资源向民营企业和基础研究倾斜,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延伸、扩展。同时,构建以民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民营企业在创新活动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民营企业中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主导作用。

  完善科技人才体系。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平台和通道,不断扩大科技人才规模,提高综合素质;加大对科技人才、优秀人才尤其是对青年科创人才和团队的持续性激励力度,提升相关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强同各领域科创研发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和地域局限。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和完善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为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法律保障;建立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的“定制化科研”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现实价值;加大力度建设科技中介平台,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数字化建设,创造技术市场主体平等获得信息的条件,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匹配不畅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三、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前瞻谋划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的布局应结合本地区域发展禀赋,并根据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情况动态调整,分阶段分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在实践中,全国各区域应从自身优势和发展禀赋出发,推动未来技术与本地传统制造、特色农业的融合创新,“优中培精”孵化培育区域特色鲜明的赋能创新型未来产业。同时,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设立专门的跟踪团队及时跟踪重点领域科技发展动向,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突破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鼓励成立科技创新联合体,以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探索,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时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通过收集海量的联网终端和应用驱动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不仅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大量实时精准的数据信息,还能并通过智能终端学习模式和规则,精准预测趋势,帮助新兴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战略和业务决策。

  (作者任亚楠系随州市委党校教师,作者付利容系石首市委党校教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