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宗
夏日的酷热将饮食的世界压缩至极限,连续多日的清淡饮食,让我的味蕾变得如同空旷的田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渴望。然而,一场秋雨的降临,不仅带来了凉爽的气温,也唤醒了我沉睡的味蕾。
在这凉爽的时节,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母亲亲手烹制的“三合汤”,那是一道承载着家乡记忆与母爱的美味佳肴。
“三合汤”是家乡的一道名菜,以其独特的酸辣味道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2008年作为湖南三大名菜之一入选北京奥运食谱。它不仅能够唤醒沉睡的食欲,促进消化,更蕴含着祛风湿、强筋骨的神奇功效。相传,曾国藩在率领湘军子弟征战江浙皖地区时,因当地多河流湖泊,士兵们常受风湿病困扰,战斗力大减。为了解除士兵们的病痛,曾国藩特地从家乡聘请名厨,精心调制出了这道“三合汤”,并赐名“霸王汤”。士兵们喝下这碗汤后,无论寒暑,都能迅速恢复体力,精神焕发,打起仗来如同小老虎般勇猛无敌。
烹饪“三合汤”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她对于食材的选择极为讲究。要选用公黄牛的里脊肉、母黄牛的血、水牛的肚子。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但要买齐还真不那么简单。寻找这些食材时,母亲常常需要提前一天向乡亲们打听消息,然后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十里八乡之间。特别是那新鲜的牛血,更是制作“三合汤”的关键所在,更需要讲究。杀牛时用清水调盐接血,清水与盐的比例要掌握得当。清水放多了,牛血过稀,容易断;清水放少了,牛血发硬就不好吃了。牛血凝固后,用刀划成块,开水煮熟,冷水浸泡。做汤时,冷水将其洗净切成两指宽、寸余长、半厘米厚。这样,牛血才久煮不烂,筷子夹上去可以上下摇晃,极富弹性,咬在嘴里,软脆有致,回味无穷。
当母亲满头大汗地将食材提回家时,她的汗衫早已湿透,头发上也挂着一层细密的水珠。然而,她却顾不上休息片刻,便立刻投入到“三合汤”的制作中。厨房里弥漫着酸辣与山胡椒油的混合气息,那是一种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我们四兄妹如同四只小馋猫一般围坐在灶台旁,目不转睛地盯着锅中翻滚的汤水,期待着那美味的一刻。
岁月不饶人!如今,母亲已92岁,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再也无法亲自下厨为我们烹制那道熟悉的“三合汤”。但幸运的是母亲可以指导我,让我重现这道充满母爱的美味佳肴。
周六的早晨,在母亲的指点下我走进了农贸市场,精心挑选着每一样食材,但母黄牛血难以寻觅,只能用其他牛血替代。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则搬了一把塑料凳坐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我:“牛肚不能去黑皮,洗净后要切成一厘米宽的长条。”“牛肉要按纹理横切,切成薄片用生抽、鸡精、料酒、食盐腌制10分钟。”妻子则在一旁哼着小调悠闲地观战。
制作“三合汤”掌握好火候,非常考验人,对于我这个烹饪新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有了母亲的指导我变得信心满满。我先把切好的牛血焯水,待水即将开时,立即捞出滤去水分,用冷水冲凉,保证牛血鲜嫩可口。接着热锅入油,下入蒜末、姜末、剁辣椒、干红辣椒、干椒粉、花椒、小火煸香出红油,再将牛肚、腌制好的牛肉放入锅中翻炒。母亲在一旁不时地提醒我注意火候和翻炒的力度,确保每一片食材都能均匀受热:“开中火,牛肉牛肚炒至六分熟,才能更入味。”
正当我准备在锅中加入清水烹者牛肉牛肚时,母亲突然制止了我:“不能放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会影响汤的口感。最好是用井水。”我恍然大悟,但随即又犯了难:城市里哪里去找井水呢? 正当我焦急万分时,妻子提醒我可以用纯净水替代。我连忙照做,并开大火煮制起来。
“山胡椒油主要是祛腥味、膻味,塑造三合汤的特殊味道。放三四滴就可以了,放多了放重了就进不了口。”随着汤水的沸腾,母亲又发出了最新指令。做“三合汤”学问还真不少啊,我不禁感叹起来。
接着,我根据母亲的提示,倒入牛血,加入米醋、鸡精、生抽、蚝油、山胡椒油、酸菜,转中火收浓咸酸香辣。最后,就是撒入些许蒜叶,稍加搅拌,便出锅装盘了。我将“三合汤”倒入撒有芫荽菜的大白瓷碗里,那红油浑浊的汤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开饭喽!”我兴奋地喊道,将“三合汤”端上了餐桌。全家四人纷纷围坐过来,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女儿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片牛肚放入口中,脆响连连,完全不顾及淑女的形象。母亲虽然牙口不好,但也试探性地夹起一块牛血,细细品味。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对往昔的鲜明回忆,嘴角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妻子则对这道色香味俱全的“三合汤”赞不绝口,夹起牛肉细细咀嚼,绵软而有韧性、鲜美甜润的牛肉,让她胃口大开。而我则在细品汤味,小抿一口,犹如陈酿,回味悠长;大口下肚,面如关公,热流直冲脑门,全身痛快,大呼痛快。咸、酸、辣、香四味交织在一起,仿佛让我回到了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中。
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大快朵颐,眼角的皱纹漾出了一朵花。在秋天的怀抱里,这一碗“三合汤”如同秋雨之后的明媚阳光,温暖而明亮。它不仅仅满足了我们一家子的味蕾,更温暖了我们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