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荣回忆,以前“双抢”忙不过来了就请亲戚朋友插秧,然后再去还工。“换工当时很普遍,解决劳力不足。”朱思荣说,有时甚至连人带牛都拉过去帮忙。
2011年,监利诞生首家育秧工厂,为农民提供社会化育秧服务,获利不菲。短短3年,当地育秧工厂增至43家。紧接着,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成为现实,全程社会化服务也随之出现。
家里有不少机械的朱思荣看到其中商机,就邀请好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育秧、耕、种、收、飞防等“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
村民夏红喜种双季稻14亩,今年“双抢”当上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他说,有了合作社,自己不下田,自己还能腾出手来做收购小龙虾生意。
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市场竞争激烈,倒逼朱立勇提高服务品质,让农民享受高水平“双抢”服务。
朱立勇介绍,以前机手出门插秧,只要把田插满就行,至于成活多少不关心。现在不仅要插整齐,更要讲成活率,否则来年没人找你。不得已,朱立勇把“双抢”机手分为育秧、耕整、机插秧、飞防、收割等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作业标准,规范作业流程。目前合作社发展成员226人,“双抢”服务范围不仅覆盖分盐镇1/3早稻面积,还辐射到黄冈等地。
“农机合作社不仅竞争,还合作。”朱立勇说,“双抢”时节,农机合作社之间相互调配秧苗、机手和机具等现象非常普遍。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全省有3576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其中农机服务组织超过6700家,未来的“双抢”只会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