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6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从换工互助到甩手掌柜社会化服务让更多农民愿意“双抢”

  朱思荣回忆,以前“双抢”忙不过来了就请亲戚朋友插秧,然后再去还工。“换工当时很普遍,解决劳力不足。”朱思荣说,有时甚至连人带牛都拉过去帮忙。

  2011年,监利诞生首家育秧工厂,为农民提供社会化育秧服务,获利不菲。短短3年,当地育秧工厂增至43家。紧接着,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成为现实,全程社会化服务也随之出现。

  家里有不少机械的朱思荣看到其中商机,就邀请好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育秧、耕、种、收、飞防等“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

  村民夏红喜种双季稻14亩,今年“双抢”当上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他说,有了合作社,自己不下田,自己还能腾出手来做收购小龙虾生意。

  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市场竞争激烈,倒逼朱立勇提高服务品质,让农民享受高水平“双抢”服务。

  朱立勇介绍,以前机手出门插秧,只要把田插满就行,至于成活多少不关心。现在不仅要插整齐,更要讲成活率,否则来年没人找你。不得已,朱立勇把“双抢”机手分为育秧、耕整、机插秧、飞防、收割等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作业标准,规范作业流程。目前合作社发展成员226人,“双抢”服务范围不仅覆盖分盐镇1/3早稻面积,还辐射到黄冈等地。

  “农机合作社不仅竞争,还合作。”朱立勇说,“双抢”时节,农机合作社之间相互调配秧苗、机手和机具等现象非常普遍。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全省有3576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其中农机服务组织超过6700家,未来的“双抢”只会越来越轻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