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30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重在特色

  □ 张卫平

  近日,“沙市洋码头”列入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成为全国发挥遗产价值示范的典型案例。“洋码头”,是荆州最“年轻”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但却是目前打造最为成功的,还是工业遗址保护地和网红打卡地。“洋码头”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

  目前,各地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上,大多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同质化与过度的商业化。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之所以能够列入全国示范的典型案例,就是能够根据沙市商埠文化传承及工业遗址保护的实际要求,在充分尊重历史文化的原则指引下,紧紧抓住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本体和其依托的文化生态,努力做好历史建筑特色形象的维护,以及周边环境包括空间尺度、历史街巷、历史肌理和工业遗址、机器设备、历史场景等景观要素,辅之以“沙市记忆”“大美荆江”“江汉明珠”系列展览,充分体现了“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意义,扩展了历史街区在当代的价值,既传承了城市历史文脉,又开展了文化旅游,很好地实现了产业功能的转换。

  我们常说,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要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要拒绝同质化,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个? 比如,沙市胜利街、荆州三义街、监利程集古镇,这些荆州的老牌历史文化街区为什么一直不温不火? 我想,无非是放在全国大范围内很难显示出自己不同之处。放眼长江沿线,“老码头”比比皆是,但“洋码头”却不一样。一个沙市老码头,靠什么吸引人们的眼球? 沙市码头,从“老”的角度,的确比不过上海码头、重庆码头、汉口码头等大都市的码头,但从“开埠之源”这个口子深挖下去,抓住了独特的“唯一性”——沙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长江码头千千万,但以承载着“落后就要挨打”屈辱史码头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全国只此一家;而“活力二八,沙市日化”的广告语与独特的日化企业建筑修旧如旧,更是勾起了整整一代人的回忆。

  就沙市洋码头文创园而言,巧妙地用工业遗迹唤醒城市记忆,用创意元素点亮文化街区的夜空。工业遗产的加持,使两个“唯一”进行迭加,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从而使“沙市洋码头”这个历史文化街区,在整个长江流域独树一帜,成为最有特色的“老码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沙市洋码头文创园的成功,无疑给目前正在推进的沙市胜利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策划与概念规划以启示,每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问题在于,无论是沙翁的“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外艺术大师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明了相同的道理。每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活化”的基础,是挖掘出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这样才能让城市记忆留存下来,让城市文脉传承下来,衍生发展成为新时代城市的灵魂之所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