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敏
小时候,我还不到一岁就被送到农村的外婆家,后来还在村小上学,读了四年。我在外婆家的生活非常丰富,好像令城里孩子羡慕的事儿,我全都干过。
外婆的村子里有个老大哥,据说他小时候爱哭,所以小名叫哭儿,我也这样叫他。我们关系相当好,我跟他学会了不少有趣的事儿。印象最深的是,跟着他捡知了壳。
我刚刚五岁时,一次,和哭儿去野外玩。他指着树上的知了壳说:“这叫知了壳,可是宝贝哟,拿到供销社能换钱的!”
当时我就想,怎么从高高的树上弄下知了壳呢? 正要张口问哭儿,我马上想到,“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 这点小事还用问吗?
也许是与大自然接触得多了,什么都喜欢动脑筋思考的缘故,我的悟性很好。我找来一根小竹片,围成一个圈,再找一块布片,用针线把它缝在竹圈上,就有了一个布兜,然后将布兜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这就成了我捡知了壳的工具。
我每到一棵树下,先仰头仔细搜索一遍,看到知了壳,马上举起扛在肩上的长竹竿,把布兜对准知了壳,轻轻碰一碰,知了壳就落进了布兜里。于是,一股收获感,油然而生。
那时,农村孩子入学迟,哭儿虽然比我大三岁,却和我成了同班同学,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入学后并不影响我捡知了壳,因为有知了壳捡的时候,正是我们放暑假的时候。
还跟哭儿学会了爬树,他教会了我几种爬树的姿势:有双脚外盘,左右夹住树干;还有一脚前一脚后,前后夹住树干……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知了壳,可竹竿怎么伸也伸不过去,被一根树枝挡住了,布兜无法接近知了壳。我放下竹竿,“嗖嗖嗖”,双脚前后夹住树干,几下就爬了上去。嘿嘿,一个好大的知了壳,就这样成了我的“战利品”。
不记得我捡知了壳究竟换了多少钱,只记得当时我根本就没为了钱,只要拥有那份收获的感觉就行。现在我想,那种心理大概跟钓鱼的心情一样吧? 钓鱼的人哪个是为了钱而去垂钓呀? 有的还不惜花钱买票,而去垂钓呢!
“吱——”夏季,知了美妙动听的叫声,很是令人陶醉。上学路上,它恋恋不舍地为我送行;放学路上,它欢快地迎接我的归来;出门玩耍的路上,它为我伴奏,为我歌唱! 每个时间段听到知了的叫声,都有一种别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