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9月1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月亮与中秋文化

——从天体崇拜到民俗大节

  □ 李世桥(河南南阳)

  中秋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节在秋季八月,故名“秋节”、“八月节”、“仲秋”,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中,谓“中秋”;因为祭月、拜月节俗,称为“月(亮)节”,此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又谓之“月夕”。中秋是月圆人团圆的佳节,也称“团圆节”,少数民族还有其他多种称呼。中秋是一个劳作实践与诗意栖居完美融合的节日,人们欢聚团圆,品味月饼美食,赏月祭祀,庆贺丰收,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之下,唤起的是宇宙空旷与人心交感的美学意绪,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咏月诗词;它又是一个温柔漫溢的节日,人们在明月照天的情境中,素心对月,各抒情怀,享受着自然的乐趣和亲情的温馨,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情怀和精神诉求。

  中秋节源于古老的月亮天体崇拜。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周易·系辞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日月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礼记·祭义》有云:“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因此,上古时代人们以最隆重的君王之祭,来寻求日、月的庇佑和启示。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早期仅指秋季第二个月即八月。殷人已将日月分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zhāo)日夕月祭礼,“为朝夕必放(仿)于日月。”(《礼记》)唐人孔颖达解释说,春分日早上在东门外祭日,秋分日晚上在西门外祭月,因为秋分时节太阳几乎直射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所以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

  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到了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民间祭月的习俗在典籍中不见著录,更不用说出现以拜月为中心的节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沿袭前代惯例,隋唐以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现在北京月坛公园就是明清祭月的坛场),而且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为理性的认知,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威,月亮对一般平民来说不再那样高不可及。晋代始有中秋赏月之举,唐朝赏月更成为风行各地的时尚行为。唐人精神浪漫、气象恢弘,亲近自然,虽没有中秋节日,但文人们将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宇宙奇观,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张祜《中秋玩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秋月常常引发人们感物怀人的情思,如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中秋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古代传承下来的月亮神话,这时也出现了新的情节,月宫中除嫦娥、蟾蜍、玉兔外,又添了一位据说因学仙有过被贬谪而来的吴刚。从嫦娥偷吃不死仙药、化为月精到吴刚被贬月中伐桂的传说看,月神已由原始的宇宙主神演化为具有道教色彩的神仙,月宫似乎是天地之间的第三界。

  在汉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上,礼仪和风俗的演变在诸多领域皆呈现礼退俗进的趋势。隋唐时代的社会变化,逐渐激发了民间在仲秋祭月时节的玩赏之风,赏月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由于民间信仰表达的相对灵活性,人们并不需要刻意追求在秋分日祭月,所以,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日,遂成为秋月祭赏之节最佳的选择,这就是农历八月十五。

  北宋太宗年间,朝廷正式下令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成为与秋收庆祝相结合的全民性民俗节日,放假一天。到南宋时,中秋赏月深入民间,达到鼎盛,“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由于此,月光下的中秋成为中华民族生活中一种特定的认同、沟通和凝聚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情愫通过节日的桥梁而得以尽情的释放。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节前北宋东京“诸店皆卖新酒”,市人纵酒度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卷八)。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粱录》卷四);市井贫民虽无富户铺张的财力,可过节的愿望同样十分强烈,“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宋代中秋夜是不眠之夜,主管治安的官员也取消了例行的宵禁,夜市通宵营业,“闾里儿童,连宵嬉戏”,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