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发
自全省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以来,石首市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石首市高基庙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大局呼应、与镇情相融,在全域范围内拆除违章建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和美镇村”为主线的“全员参与式”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理念。镇党委站在全域基层治理的高度谋篇布局,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村庄实际,因地制宜,避免村庄规划千篇一律、村庄建设千村一面。高基庙镇委、镇政府起绘“图稿”,制定时间表、责任段,村居干群“涂色”描彩。“拆建求变”,让镇村设施、镇村面貌、镇村产业等在2年时间里实现全域“刷新”,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镇域经济发展。新城肖家岭开先河、葡乡马家垸率先行、古街城濠岗启重锤、湘鄂五一广场抓机遇,群众从“被动”变“主动”、“要我拆”变“我要拆”、“政府建”变“大家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缔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共同缔造的根本是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因此,共同缔造要找准群众需求,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让群众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中“共享”。高基庙镇抓实全域治理,以群众“安居”和“乐业”为主线,做到“求同存异”、合并“同类项”,找准“最大公约数”。在共同缔造中,全面实施“三清四化”,“拆、清、修”一体推进,以拆治乱、以拆还路、以拆增绿、以拆添景等,让群众感受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石首书香漫谷小镇涉及石鲇线近15公里6个村庄,村民自发拆除违章建筑,扮靓乡村“颜值”。
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共同缔造的关键是发动群众,让群众由过去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组织和发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需要在差异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高基庙镇委、镇政府在开展共同缔造中,不搞“大拆大建”,也不“东施效颦”。在村居拆建治理中,高基庙镇坚持因地制宜、实用为先、量力而行,延续文脉、留住经典、守住乡愁,让归家者找得到“根”,老少幼寻得到“魂”。该镇将桥堰堤村闲置村部兼作红色讲堂和爱国展厅,津南村废弃杂物间改造成河湖文化馆和公路养护站,高基庙村历史土宅标识江婆故居打造成湘鄂文明实践基地,江波渡村打米厂整修为乡愁共享馆,这些举措让“老建筑”焕发了“新魅力”,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坚持机制创新,提升治理质效。共同缔造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完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机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共同缔造活动推进中的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共同缔造成果后期维护等机制,提高社会治理质效。后期的管理问题,还需镇村从“主导”向“引导”转变,把事务规范与管理的“后半篇文章”交给群众。镇村共同筹资,投入到“三面三化”整治及其他基础设施等方面,村居把群众的参与转化为治理服务活力,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治理服务实力,共建、共管、共享,让村庄环境越变越好,夯实社会治理基石。津南村联动两省两镇三村建设上津湖小镇,上津湖广场、茶话苑、民俗街等实现共管、共享,搭建起省际跨界托管治理新架构;高基庙村带动两省三镇五村建设洞庭味谷小镇,五一网格站、预制菜广场、健康步道等实现共建、共管,积极探索省际边界“四民治理”新模式。
(作者单位:石首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