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0月0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此心安处

  □ 黄文泉

  20年来,我搬了三次家,也就有了三个书房。朋友们因此戏称我为“三房主人”。

  “真籁室”位于荆州市沙市区红星路,十平米左右的房间,一面书橱一张书案一方小榻一把坐椅即已填满,简约且质朴,平和而安宁。女儿写作业,我写字,厕身其间,闪转腾挪,却也乐趣无穷。

  “对江堂”为丙申年底购置,毗邻长江之滨,廿五楼顶层,三方敞亮,西牖南窗,俱见长江奔涌,登楼放目,视野宏阔。乃名之曰“对江堂”,并拈成一联:“半榻诗书随我老,一生襟抱对江开”。仍请金师伯兴先生题额,一时朋侪骤至,幸何如之。

  甲辰新岁至今,我用大半年时间将散落各处图书悉数搬回徐桥新村,于是有了第三个书房——“徐桥稻场”。徐桥村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如今拆迁重建,村民还迁新居,我亦安身立命,乐归故里。盖因乡土难忘,情之所系也。我时常忆及儿时稻场情景:酷暑正午,大人们顶着烈日忙着“双抢”,割稻抢收碾谷打场,汗如雨下;傍晚时分,稻场边支起银幕,孩子们追着蜻蜓满场飞奔,唱着乡间的歌谣,在稻草堆成的高垛间嬉戏……生活美好,收获总是充满艰辛的汗水;稻香醉人,“稻场”依旧承载最初的梦想。对我而言,“书香”亦如“稻香”,此心安处,“徐桥稻场”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