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0月1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江陵县秦市乡多举措织密秸秆禁烧“防护网”

“秸”尽全力 防范未“燃”

  本报讯(记者胡威虎)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为有效防治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连日来,江陵县秦市乡紧紧围绕“不冒一处烟、不着一把火,不焚烧一处秸秆”的工作目标,“秸”尽全力,多举措织密秸秆禁烧“防护网”,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上午10时左右,在江陵县秦市乡一块水稻田里,打捆机正在紧张忙碌地作业。随着操作手的熟练操作,不一会儿一个重500斤左右的草捆就打包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台设备一天可以完成300亩地作业任务,他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作业。

  为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江陵县秦市乡将责任层层分解,细化到最小单元,充分利用宣传巡逻车、“村村响”广播、发放告知书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禁烧氛围,积极推动从“人防”向“技防”转变,推动禁烧巡逻“不停歇”。

  秸秆综合利用是破解秸秆禁烧难题的“先手棋”。秦市乡持续增强秸秆机收粉碎还田、农作物低茬收割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参与,通过建立和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为秸秆找到了新出路,让秸秆实现“变废为宝”。荆州市园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收回来的秸秆会根据经济价值,分作养殖场饲料、菌棒辅料或者发电厂燃料,市场销路均已完成对接。

  秦市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进一步压实禁烧“责任链”,筑牢禁烧“防护网”,牢牢守住生态发展底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