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思明 孙颖)近日,在荆州高新区新凤社区稻田里,打捆机正将秸秆归拢收集并压缩打包,随后运往不远处的肉牛养殖基地。这是荆州高新区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的一个新探索。
正值秸秆收储高峰期。新凤社区金芦养殖场内,工人正忙着将秸秆和粉碎的草料一起放进饲料桶搅拌。秸秆经过粉碎、压缩、搅拌等工序,变成了肉牛的营养饲料。
“一边是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环境;另一边是肉牛养殖饲料成本飙升。太湖港街道通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帮我们找到问题解决之道。目前,基地养殖肉牛50头,每天喂牛可消耗约500斤秸秆,极大节约了养殖成本。”金芦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严辉介绍,秸秆原料易得,饲料制作简单,今年收储的秸秆,晒干后,可储存到明年4月。
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近年来,太湖港街道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就近、五化利用”原则,积极探索“零污染、零排放”的秸秆处理模式,努力实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太湖港街道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16万亩,每亩稻田秸秆产生率约60%。目前,辖区两家牛肉养殖场共有肉牛150多头,每日可消耗秸秆近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