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0月1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高新区太湖港街道探索秸秆利用新途径

“废秸秆”变身“牛饲料”

  本报讯(记者黄思明 孙颖)近日,在荆州高新区新凤社区稻田里,打捆机正将秸秆归拢收集并压缩打包,随后运往不远处的肉牛养殖基地。这是荆州高新区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的一个新探索。

  正值秸秆收储高峰期。新凤社区金芦养殖场内,工人正忙着将秸秆和粉碎的草料一起放进饲料桶搅拌。秸秆经过粉碎、压缩、搅拌等工序,变成了肉牛的营养饲料。

  “一边是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环境;另一边是肉牛养殖饲料成本飙升。太湖港街道通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帮我们找到问题解决之道。目前,基地养殖肉牛50头,每天喂牛可消耗约500斤秸秆,极大节约了养殖成本。”金芦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严辉介绍,秸秆原料易得,饲料制作简单,今年收储的秸秆,晒干后,可储存到明年4月。

  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近年来,太湖港街道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就近、五化利用”原则,积极探索“零污染、零排放”的秸秆处理模式,努力实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太湖港街道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16万亩,每亩稻田秸秆产生率约60%。目前,辖区两家牛肉养殖场共有肉牛150多头,每日可消耗秸秆近2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