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大中
熊渠去世后,次子熊红(熊挚红)继立,在位不到一年;其弟熊执疵弑兄代立,改名熊延,在位29年;熊延之子熊勇,在位9年;熊勇膝下无子,弟熊严继立,在位10年。这几位楚君,大多与周厉王姬胡交集。《史记·楚世家》记载:“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周王室的内部斗争,尤其是周厉王暴政,必定影响楚国的发展。在此,对于姬胡在位期间与楚国略显复杂的矛盾予以简要分析。
周厉王强势用兵对楚国造成的心理作用
公元前880年,周夷王姬燮去世,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姬胡在位期间,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以巩固和扩张其势力范围。周厉王先后调集驻守宗周的西六师和驻守成周的殷八师两支重兵集团,并力围攻鄂国,要求在战斗中“斩草除根,勿遗寿幼”,掠杀无辜平民,抢夺百姓财物。这种残暴的军事行动,也对楚国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和压制。
为了避开周厉王的锋芒,楚国善于躲祸、主动认怂,从熊渠取消三个儿子的封王开始,此后的几位楚君,也都选择了继续臣服于周朝的方针。这也就反映出,楚国在当时的政治策略上,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以避免与强大的周王室发生直接冲突。
周厉王贪财好利与专利政策的间接作用
姬胡不接受大臣芮良夫规谏,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推行垄断山林川泽物产的“专利”政策,“国人”纷纷谤议。对此,姬胡不听召公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反而启用卫巫监谤,杀死持反对意见者,致使百姓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姬胡逃到彘地,居汾水之旁,称为“汾王”。
这种专利政策的实施,不仅招致民众反叛和姬胡外逃,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周王室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包括楚国在内。尽管这一政策并未直接针对楚国,但其背后所体现的周王室财政危机和周厉王强权政治,无疑对楚国等诸侯国产生了不利影响。
周召“共和行政”对于楚国的复杂作用
姬胡逃彘,以致周朝政权在风雨飘摇状态下,王位虚悬十四年,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就是史上有名的“共和行政”(亦称“周召共和”)。《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记载,共和元年,岁次庚申,亦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所以说,“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尤其是编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从“共和行政”开始,中国历史纪年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来不曾间断。
笔者曾经写有《咏楚王·楚熊勇》诗一首:“此间周室乱昏忙,逃彘姬胡逝厉王。百姓生涯非小事,民居日子是篇章。一君独断船倾覆,二相共谋舟稳航。楚国趁时图发展,聚焦实力讲存亡。”这是本人对当时形势的诗语化判断。有当代文献认为,楚国在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是加强内部治理和统一,进行防御性军事行动以保护领土,继续传承和发展楚文化,为楚国后来的强盛奠定坚实基础。
周厉王死后宣王中兴对楚国的负面作用
公元前829年,亦即共和十四年,周厉王姬胡死于彘国,太子姬静在召穆公家长大,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姬静继位,是为周宣王。
姬静在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在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秦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楚国和徐国,使西周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也就是说,周宣王时期,楚国与周室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战争的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而且终于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