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瑙河
小时候在夏天乘凉的时候,躺在竹床上望着星空,听大人们讲过去的故事。有一回,同屋的王阿姨讲了一个凤台坊与“和氏璧”的故事。
凤台坊的来历
楚国时期,石匠卞和看见一只凤凰长久地停在一块石头上。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在凤凰飞走后,认定这块石头果然是一块宝石。于是他把石头献给楚王。
楚王认为这是一块普通石头,认为他犯了欺君之罪,就挖了卞和的右眼。卞和把石头放回原地,凤凰再次栖息在石头上,卞和确认肯定是宝石,再献进献。
楚王一看又是他,大怒,觉得被戏耍。命人砍去卞和双脚。但是,卞和没有放弃。新王登基,卞和再次献宝,他确信自己所发现的玉璞是稀世珍宝,即使失去了双脚,也没有放弃献玉的信念。
新楚王是一个明白人,命玉工剖开玉璞,被里面的宝玉所震撼。
宝玉不仅色泽艳丽,而且质地温润,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新楚王为了表彰卞和的忠诚,将这块璧命名为“和氏璧”,并以大夫之禄给卞和以养终身。
卞和回到自己居住地,就是现在人信汇后面的凤凰台,又叫凤台坊。
楚王为了方便卞和出行,疏通了从纪南城到凤凰台的龙门河,又把这条河叫便河,以铭记卞和。
楚王还经常从纪南城划船来凤凰台和卞对弈下棋。和氏壁不仅是一块美玉,更是卞和忠诚和执着的象征。
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和氏璧将继续演绎着它的传奇故事。
辗转历史风云
张仪盗玉疑云
和氏璧在楚国昭阳令尹处时,在一次宴会上不翼而飞。众人怀疑是张仪盗走了和氏璧,张仪坚决否认,但仍遭到严刑拷打。虽最终被释放,可张仪却从此背负了盗玉的污名。
张仪本是有大才之人,却因这无端的怀疑遭受屈辱,这也为他日后离开楚国埋下了伏笔。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张仪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口才,在各国间纵横捭阖,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和氏璧失踪之谜,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悬案。
完璧归赵传奇
数十年后,和氏璧在赵国出现。秦昭襄王得知后,欲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陷入两难境地,此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蔺相如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非凡的勇气,在秦国朝堂上与秦昭襄王斗智斗勇。他先是以和氏璧有瑕疵为由,从秦王手中骗回和氏璧,后又以秦王斋戒不诚为由,成功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演绎了一段“完璧归赵”的传奇故事。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也反映了赵国在面对强大秦国时的不屈精神。
嬴政制玺定江山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志得意满,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命人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这八个字象征着秦始皇的统治是上天赋予的,将永远昌盛。
传国玉玺成为了“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它将见证着各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王莽补玺留瑕疵
西汉末年,孺子刘婴年幼,传国玉玺由太后保管。王莽篡汉后,派堂弟王舜入宫,逼迫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太后怒不可遏,将玉玺摔在地上,致使玉玺缺了一角。
王莽得到玉玺后,命人用黄金镶补。这一事件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也让传国玉玺留下了瑕疵。
曹操得玺掌乾坤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玉玺历经孙坚、袁术等人之手,最后辗转落入曹操手里。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传国玉玺又传给了曹丕。曹丕为了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汉传国玺”几个字。曹操父子凭借着传国玉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李渊改宝定大唐
隋朝灭亡后,传国玉玺被萧皇后带到了突厥。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一直渴望得到传国玉玺。唐太宗李世民派遣李靖讨伐突厥,萧皇后带着传国玉玺回归唐朝。
李渊得到传国玉玺后,将其视为珍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皇帝们对传国玉玺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开始改玺为宝,以彰显自己的权威。
从珂自焚失玉玺
后唐废帝李从珂在石敬瑭围攻洛阳时,深感大势已去。他携带传国玉玺与全族登上玄武楼自焚,自此传国玉玺失踪。在接下来的历史中,无数人曾试图寻找传国玉玺,但都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