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中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姬静即位,楚国也恰恰是熊霜初立。《史记·楚世家》记载:“熊严十年,卒。长子伯霜代立,是为熊霜。”熊霜是熊严的长子,亦称熊伯霜,“清华简”《楚居》写为“熊相”,1987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的“包山楚简”亦有“熊相”之名,但目前尚未确认“熊相”与熊霜是否为同一人。公元前827—公元前822年,熊霜在位6年。此间发生的“方叔伐楚”(亦称“宣王伐楚”),对于楚国和熊霜来说,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方叔伐楚的文字记载
据《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下》记载:“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毛诗正义·卷十二》记载:“言我所伐者,乃蠢蠢尔不逊之蛮荆,不逊王命,侵伐邻国,动为寇害,与大邦为雠怨。列国之大,尚到雠怨,其傍小国,侵害多矣,故我方叔,天子之大老,能光大其军谋之道以讨之。既得克胜,方叔乃率其士众,执其可言问、所获敌人之众以还归也。方叔士众所乘戎车,啴啴然众,焞焞然盛,如霆之发,如雷之声可畏。言方叔善于用众,虽久不劳也。如此明信之方叔,其功大矣。”
这位方叔,何许人也? 他是周宣王时期的贤臣、名臣、重臣。公元前823年,亦即周宣王五年八月,姬静以卿士元老方叔为将,率三千辆兵车、三万六千军队进攻楚国,大获全胜。所以,《竹书纪年》《毛诗正义》歌功颂德,称赞方叔是周室中兴的一大功臣。
诗经篇章的文学描述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方叔伐楚”亦有艺术记载和生动反映。《诗经·小雅·采芑》写道:“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翻译其大致意思,近似于《竹书纪年》《毛诗正义》:方叔将军驻守边境,率领战车足有三千。为了检验军队实力,方叔亲自指挥演练。钲声响起战鼓擂动,检阅士兵阵势威严。方叔将军威武诚信,击鼓之声深沉有力。整军出发声势浩大,脚步之声震天动地。愚昧无知蛮荆之族,竟敢与咱大邦为敌。作为国家元老重臣,谋略依然雄壮有力。方叔亲自率军出征,擒获敌人哨兵将领。战车隆隆声势浩大,雷霆万钧震撼人心。方叔先是征伐玁狁,后使蛮荆闻风丧胆。
另外,《诗经·大雅·江汉》,也反映了楚国与周王朝发生激烈冲突的历史事实。
楚公逆钟的文物佐证
1993年,在山西晋穆侯姬费王(或名姬费壬)的墓地,出土了一组共八件楚公逆钟,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亦是楚国国君祭祀先祖的宗庙重器,作为战利品,被周宣王姬静转赐给晋穆侯,以彰显武功。
按照上述历史文献记载的时间,“方叔伐楚”讨伐的对象应该就是熊霜。但是,根据出土楚公逆钟上面的铭文,学界一般认为,楚公逆是熊咢。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熊咢是公元前800年—公元前791年在位,与公元前823年相隔时间较为久远,难以解释楚公逆钟与熊霜是什么对应关系。
总的来说,周宣王姬静初立,与熊霜在位期间,双方相处得不和谐,甚至敌对并发生战争,而且在“方叔伐楚”重大历史事件中,周王室和姬静是胜者,楚国和熊霜是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