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0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关羽的封神之路

  □ 老鱼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豪杰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留下了不朽的传奇。然而,若要问起哪位三国人物最为人熟知,影响最为深远,恐怕非关羽莫属。他以其独特的忠义精神和英勇事迹,脱颖而出,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的形象被不断塑造和升华,他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如今已超越了时空界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之一。他的封神之路,既是一部个人传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演变的一个缩影。

  三国时期:初露锋芒

  在三国时期,关羽虽然有着不俗的武艺和战绩,但相较于其他英雄,名声并不十分突出。他因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最终壮志未酬身先死,被刘备追谥为壮缪侯,一个普通的诸侯爵位。

  但是,从同时代人物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出,三国时期的关羽就是一位颇具声望的风云人物。诸葛亮曾评价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表明诸葛亮认为关羽不仅文武双全,而且英勇非凡,即便与历史上的名将相比也毫不逊色。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刘晔,东吴大将周瑜等对关羽评价颇高。郭嘉称关羽“万人之敌”(《三国·魏志·郭嘉传》);程昱说:“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三国·魏书·程昱传》);刘晔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三国·魏书·刘晔传》);周瑜说:“关羽张飞熊虎之将”(《三国·魏书·周瑜传》);东汉著名学者傅干则评价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世之虎臣。”但又说:“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三国·蜀书·张飞传》);这些评价展示了关羽在三国时期就是一位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但还是个凡人。

  隋唐时期:地位提升

  进入隋唐时期,关羽的江湖地

  位开始不断提升。他开始在民间被祭祀,荆州地区更是关羽信仰的中心,百姓们每逢节日或重要时刻,都会前往关羽庙宇进行祭拜,祈求平安和庇护。庙宇内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关羽被视为城隍神或保护神,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此外,随着佛教的传播,关羽也被佛教奉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在佛教寺庙中,关羽的形象常被绘制在壁画或雕塑中,与佛教诸神一同接受信徒的供奉。尽管这一时期的关羽信仰还未成为主流,但已显示出他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除了荆州地区,关羽的信仰也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影响了越来越多的民众。

  宋元时期:官方重视

  到了宋元时期,对关羽的信仰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和支持,由侯而王。宋徽宗对关羽尤为推崇,多次加封。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三年(1104年),又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年),加封关羽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南宋时期,关羽的封号继续提升,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时期,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加晋封号: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这些封号不仅体现了皇帝对关羽忠义精神的认可,也进一步提升了关羽在民间的地位。

  明清时期:封神称帝

  明清时期,对关羽的信仰达到了巅峰。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恢复原封“寿亭侯”;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赐庙曰忠武庙;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仍称汉将军寿亭侯;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封“三界伏魔大地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继续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之外,敕令关羽替代姜太公为武庙祭祀主神,与孔庙并祀,关羽上升为武圣人。

  清朝时期,关羽的封号继续提升,顺治帝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其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竞相褒封,康熙帝将关羽尊为夫子,与孔夫子并列;光绪五年时加号至26个字,最后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此时的关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成为了国家保护神、民间救世主以及秘密宗教和结社的信仰对象。

  关公封神的历史背景和历朝皇帝的目的

  关羽的封神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推动。历朝皇帝对关羽的加封和推崇,既有对关羽忠义精神的认可,也有其背后的政治考量。在明清时期,皇帝们通过加封关羽来强化忠义精神,利用关羽的忠义形象来教化民众,鼓励忠义之士,以此来巩固统治。同时,他们还将关羽与宗教相结合,借宗教力量宣传关公文化。此外,关羽还被赋予了镇邪驱魔、安邦定国的作用,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象征。

  目前关公文化的分布和世界影响

  如今,关公文化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的限制,成为了连接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建有关帝庙、关公会馆3万余座,关公文化遍及168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连续10年举办国际关公文化节,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但有30多处关公庙宇;在美洲地区,古巴人将关公视为独具特色的神明,巴拿马华商总会也连续多年举办关帝祭拜活动;在非洲地区,莫桑比克、塞舌尔、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等国家也建有关帝庙堂。关公文化所体现的“忠义仁勇诚信”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了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桥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