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30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江陵县秦市乡:

“旱鸭子”养殖新模式“呱呱叫”

  □ 记者 宁茹

  近日,走进江陵县秦市乡蛋鸭养殖基地,鸭棚整齐划一。棚内一只只“青年鸭”拍打着翅膀,“呱呱”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忙着给鸭子添食加水,现场十分热闹。

  一般而言,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将蛋鸭养在水里。而在江陵县秦市乡湖北隆兴湖蛋鸭养殖基地里,却没有传统的鸭舍和池塘,取而代之的是“运动场”、“游泳池”以及漂亮的“阳光房”。通过阳光房和现有的鸭棚合二为一,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增大了养殖量。

  据该养殖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建议下,该基地着手打造新的旱鸭示范基地,占地面积150亩,棚舍建设面积近2万平方米。目前,基地已基本完工,将于12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该基地采用蛋鸭旱养模式,将水鸭养在旱地上,鸭子不出棚、不戏水、不洗毛,大大减少了面源污染和污水排放问题。此外,每一个鸭棚都建有一个二级沉淀池,雨水直接流经鱼塘进入一级沉淀池。鸭子日常进食后产生的粪便在阳光房集中发酵,沉淀到二级沉淀池里,沉淀池的污水再流入黑膜厌氧池,经过发酵后进入旁边的氧化池,最终实现还林还田。

  近年来,江陵县秦市乡全面落实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对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摸排,通过专项治理行动,关停9家不达标养殖场,对11家问题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整改。下一步,江陵县将继续加强畜禽养殖场监管力度,推进畜禽养殖场绿色健康发展,持续抓好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